戏说戏-《随性随缘》

戏说戏(第2页)
🎁美女直播

而满洲旧人子弟,生下来就领一份“工资”

的,虽不算“富贵”

,却是不工作也有饭吃的闲人。

除了吹祖宗、摆空架子、装阔、玩鸟、遛狗、种石榴树之外,也还有些“副业”

的好处。

有的写一手好字,有的画一幅好画,有的鉴赏古董,有的制作时髦玩具,讲究饮食的还成了美食家……再多数竟成戏剧鉴赏家。

他们在园子观剧、在茶馆清唱,和品茶一样,是“玩功夫”

,一个台步错了角度,一个水袖甩得出彩,指法灵动新奇,韵味出了格调,全能看出听出,说出评出——说白了,他们自己就是不要工钱的演员“票友”

,说下海便能下海,演出的能耐不弱于“角儿”

这是一批人,算是“为艺术而艺术”

的,现在恐怕已经绝了。

但政治家,那些王公贵族,除了艺术之外,更关注戏的教化与风化养殖作用。

现在我们见到的《铡美案》、《下陈州》、《打龙袍》、《六月雪》等诸种名戏,其实就是我们几百年的“传统样板戏”

,岂止“十年磨一戏”

而已?只要稍加留意,戏剧的“自动调节”

作用便可发现。

风化糜烂、德行有亏之时,《铡美案》便出风头。

吏治败坏,冤狱生,《六月雪》乃至各种“势剑金牌”

便出台生辉。

由于统治层的精心经营——他们实在是“寓教于乐”

的老祖宗——社会有什么风,台上便有什么浪:“戏台小世界,世界大戏台”

竟是一字不差的真实写照。

我们前些年搞运动,搞运动就必然错整了好人。

一般地说,运动完了后便演《三岔口》——好人黑地打好人——一场误会,您别生气见怪。

挨整的满不平怨愤的戾气,一笑之中悄然化释。

这就是“作用”

现今的电视剧,这般作用也还有的吧。

问题是多了滥了,也就完了。

比如反腐倡廉,原先高涨过的这热戏,渐渐也温度不高,戏的质量有问题,老化也僵化。

事情也太平常些,戏演了白演,不演白不演,白演谁还演,且说至此吧。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