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二-《随性随缘》

我的父亲二(第2页)
🎁美女直播

他们入伍早,进步慢,在革命队伍里,本来是个弱者:处处不如人。

在供给制下,大家区别不很大,一下子跳进工资制,人们一个早晨就明白过来,这个吃中灶的老凌,原来比首长还有钱!

军衔定得低,该晋升军衔时送他到不能晋升军衔的干校去“学习”

,母亲在陕县如鱼得水,到了“工资制”

,在洛阳就受排斥。

我看有两条原因,一成分高,好比软柿子,好捏;二“工资”

冒尖,收入丰厚。

可怜的父母,我认为他们第一条原因记牢了,第二条原因是忽略了——他们认为是洛阳风气不好,换一换地方就成。

到了县城,他们才知道这里的日子更难过。

因为好人坏人、正常人偏执人,只要是社会人,都有点正常劣性,妒忌——很平常的一个思维方式:“他们收入三百,凭什么?”

——人们这时不大会想我的父母都是“老抗日”

,父亲打游击在古墓中住过多少年。

“他妈的!”

人们如此想,二月河也这般想。

唉……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我的感觉,父亲母亲一辈子都在矮檐下,我就没见他们抬过头,也不曾听到过他们真正欢快的笑声。

真的,一次也没有听到过!

他们的忧郁沉闷伴随了他们的生命进程。

父亲有一次叹息:做一个共产党员真难,母亲更正说,作一个人就真难!

还有一次,是反右斗争之后,父亲问母亲:假如我划成右派,你会和我离婚吗?母亲连想都没想,说:“必须离——解放他们一辈子重要!”

这个话是父亲快要走到尽头时,垂老风烛中传告给二月河的。

他还告诉我,尽管知道母亲的话理智,尽管他也知道她爱他,尽管事情并没有发生……

这是多么凄冷的情韵!

我们家收入高,不讲究穿,但吃的绝对是军区头一份,每天我和妹妹到分区食堂打菜,红烧肉、木须肉、红烧鱼、烧肚片……用塑胶大盘——直径有一尺,打得冒高——河南话说叫“岗尖”

一大盘,招招摇摇穿过大院端回家,所有的人都看见了,走过去都嗅见了,我认为是嗅到了心里头——这种“味道”

也是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但即使是这样吃,以那年头的物价水准,他们的钱也是远远花不尽的。

然而母亲逝后,父亲有一天向我们兄妹交代“账目”

:我家仅余一千余元。

他把情况详细介绍说:“我就要给你们续娶母亲,有句俗话说——有了后娘就会有后爹。

但现在我还不是后爹。

把经济情况告诉你们,把余钱也大家分了……”

他生恐自己“变心”

,在“变心”

之前把不变的原则交代清楚。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