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世人,或更具体地说——90%甚至95%以上的世人,与金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的意思是在说,或者是在问,或者仅仅是在想——那种关系果真像我们人类的文化和对自身的认识经验所记录的那样,竟是贪而无足的么?
我感觉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在我们人类的文化和对自身认识的经验中,教诲我们人类应对金钱持怎样的态度的理念,是由来久矣,并且多而又多的;但分析和研究我们与金钱之关系的真相的思想成果,却很少很少。
似乎我们人类与金钱的关系,仅仅是由我们应对金钱持怎样的态度来决定的。
似乎只要我们接受了某种对金钱的正确的理念,金钱对我们就是无足轻重的东西了,对我们就会完全丧失吸引力了。
在我们人类与金钱的关系中,某种假设正确的理念,真的能起特别重要的作用么?果而那样,思想岂不简直万能了么?
在全世界,在人类的古代,金即是钱,即是通用币,即是永恒的财富。
百锭之金往往意味着佳食锦衣,唤奴使婢的生活。
所以富人的日子一旦受到威胁,首先将金物及价值接近着金的珠宝埋藏起来。
所以直到现在,虽然普遍之人的日常生活早已不受金的影响,在谈论钱的时候,却仍习惯于二字合并。
在今天,在中国,“文化”
已是一个泡沫化了的词。
已是一个被泛谈得失去了“本身义”
并被无限“引申义”
了的词。
不是一切有历史的事物都能顺理成章地构成一种文化。
事物仅仅有历史只不过是历史悠久的事物。
纵然在那悠久的历史中事物一再地演变过,其演变的过程也不足以自然而然地构成一种文化。
只有我们人类对某一事物积累了一定量的思想认识,并且传承以文字的记载,并且在大文化系统之中占据特殊的意义,某一事物才算是一种文化“化”
了的事物。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而即使此观点特别的容易引起争议,我们若以此观点来谈论金钱,并且首先从“金钱文化”
说起,大约是不会错到哪里去的。
外国和中国的一切古典思想家们,有一位算一位,哪一位不曾谈论过人与金钱的关系呢?可以这么认为,自从金钱开始介入我们人类的生存形态那一天起,人类的头脑便开始产生着对于金钱的思想或曰意识形态了。
它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呈现在童话、神话、民间文学、士人文学、戏剧以及后来的影视作品和大众传媒里。
它们的全部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用教义最浅白的“济公活佛圣训”
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死后一文带不去,一旦无常万事休”
。
数千年以来,“金钱文化”
对人类的这一种教诲的初衷几乎不曾丝毫改变过,可谓谆谆复谆谆,用心良苦。
只有在现当代的经济学理论成果中,才偶尔涉及我们人类与金钱之关系的真相,却也每几笔带过,点到为止。
那真相我以为便是——其实我们人类之大多数对金钱所持的态度,非但不像“金钱文化”
从来渲染的那么一味贪婪,细分析,简直还相当理性,相当朴素,相当有度。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