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浅论-《出口成章》

对话浅论(第2页)
🎁美女直播

还有:这个办法可以叫我节省许多话语。

一个“呕!”

或一个“啊?”

有时候可以代替一两句话。

同样,一句有力的话,可以代替好几句话。

口与耳帮助了我的脑子实行语言节约。

对于我不大熟识的人物,我没法子扮演他。

我就只好用词藻去敷衍,掩饰自己的空虚。

这样写出的对话,一念就使我脸红!

不由人物性格与生活出发,而专凭词藻支持门面,必定成为“八股对话”

离开人物而孤立地去找对话,很少有成功的希望!

我的办法并没有使我成为了不起的语言运用的艺术家。

不过,它却使我明白了语言必须全面地去运用。

剧作者有责任去挖掘语言的全部奥秘,不但在思想性上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雄心,而且在语言之美上也不甘居诗人之下。

在古代,中外的剧作者都讲究写诗剧。

不管他们的创作成就如何,他们在语言上可的确下了极大的功夫。

他们写的是戏剧,也是诗篇。

诗剧的时代已成过去,今天我们是用白话散文写戏。

但是,我们不该因此而草草了了,不去精益求精。

所谓全面运用语言者,就是说在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不忘了语言的简练,明确,生动,也不忘了语言的节奏,声音等等方面。

这并非说,我们的对话每句都该是诗,而是说在写对话的时候,应该像作诗那么认真,那么苦心经营。

比如说,一句话里有很高的思想,或很深的感情,而说的很笨,既无节奏,又无声音之美,它就不能算作精美的戏剧语言。

观众要求我们的话既有思想感情,又铿锵悦耳,既有深刻的含义,又有音乐性,既受到启发,又得到艺术的享受。

剧作者不该只满足于把情节交代清楚了。

假若是那样,大家看看说明书也就够了,何必一幕一幕地看戏呢?

我丝毫没有轻视思想性,而专重语言的意思。

我是说,把语言写好也是剧作者的责任之一,因为他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家。

明乎此,我们才好说下去,不致发生误会。

好吧,让我们说得更具体些吧:在汉语中,字分平仄。

调动平仄,在我们的诗词形式发展上起过不小的作用。

我们今天既用散文写戏,自然就容易忽略了这一端,只顾写话,而忘了注意声调之美。

其实,即使是散文,平仄的排列也还该考究。

是,“张三李四”

好听,“张三王八”

就不好听。

前者是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是四字(接京音读)皆平,缺乏扬抑。

四个字尚且如此,那么连说几句就更该好好安排一下了。

“张三去了,李四也去了,老王也去了,会开成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