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出口成章》

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第1页)
🎁美女直播

——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的发言

培养作家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我们今天迫不及待的要事。

前几天,茅盾同志已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会上作了有关这个重大问题的报告。

在这里,我不想重复他的恳切的详尽的指示。

我只说些关于青年作家本身的问题。

我从事文艺写作已有三十年。

不管成就如何,我的确知道些作家的甘苦。

经验告诉我,文艺创作的确是极其艰苦的工作。

好吧,就让我们以此为题,开始我们的报告吧:一勤学苦练,始终不懈文艺创作也和别种工作一样,是要全力以赴,干一辈子的,活到老学到老的。

不过,致力于别种工作的也许学到了一定年限,就能掌握技术,成为专家;从事文艺创作的可不一定能够这样顺利。

文艺创作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

作家的生活又各有不同。

这就使《小说作法》和《话剧入门》等等往往不起作用,使阅读它们的人大失所望。

它们也许精辟地说明了何谓结构,什么叫风格,但是它们无法使人明白什么叫创造,怎么创造,和认识人生。

作家必须自己去深入生活,去认识人们的精神面貌,从而创造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来。

作家必须读书,但是他还必须苦读那本未曾编辑过的活书——人生。

他所要描绘的对象是人,他所要教育的对象也是人,所以他一旦成功,才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样的工程师的学习过程与创作过程一定非常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假若有人以写作为敲门砖,以期轻而易举,名利双收,那就只是实践资产阶级的思想,与人民的文艺创作事业必然风马牛不相及。

在文学史中,一本书的作家的例子并不难找到。

他们之中有的只写了那么一本著作,有的写了并不少,可是好的只有一本。

而且,这本好书也许是那本处女作,他们后来所写的那些,没有一本能够超过最初的水平的。

这原因何在呢?

我想谈谈这一点,因为我知道,在青年文艺作者之中已经有这样的事实:第一篇写得很不错,可是第二篇第三篇就每况愈下了。

也有的人在发表了一两篇作品以后,就停笔不再写。

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想想看,一个青年在语言文字上,在生活上,都有了足以写成一篇作品的基础,为什么不继续努力前进,而甘于越写越不好,或竟自退伍了呢?

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从事文艺创作必须勤学苦练,始终不懈。

同时,我们也必须尖锐地指出:骄傲自满就是勤学苦练、始终不懈的死敌。

一本书(或即使只是一篇短文)的作者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开端,为什么把开端变作结束呢?当然,一本真正优秀的作品的确是个有价值的贡献,尽管一生只写过这么一本,功绩也无可抹杀。

但是,作家自己却不该因此而抱定“一本书主义”

,沾沾自喜。

古今许多伟大的作家是著作等身,死而后已的。

他们不止喜爱文艺,而是拿创作当作一种神圣的使命,终身的事业。

所以我们也该向他们看齐,写了一篇好作品,就该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再写,写得更好;不该适可而止,在已得到的荣誉里隐藏起自己来。

况且,一本书的作家的那一本书未必是优秀的作品呢。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