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东侧砌了一座吊脚凉亭,拾级而上可平视墓顶。
完工后,他嫌不过瘾,在西边又打了一座。
吴叔觉得亭脚柱空,本想画点画上去,想了想还是对联雅致,便买了笔墨纸砚。
停工时,他不是去母亲坟前看看,就是在家学写大字。
这时,吴叔已年过六十,退休了,可以整天泡在山里。
路过的村民起先把他当疯子看,后来也跟他搭话递烟,熟悉起来。
因为修墓,吴叔的风水知识与日俱增,以至有村民办丧事请他去做法事,几次之后,他已经是有名的“风水先生”
了。
偶尔也有崇拜他的村民过来给他搭把手,调一调灰浆,递点工具什么的。
五百多天后,吴叔的钱都花光了,这座巨型墓和两座吊脚亭也都修好了,到处包裹着眼花缭乱的图案,凡是能收集到的,都用上了:有贴上的瓷画;有电钻刻在瓷板上的线描,还勾了色;有直接刻在水泥上的浮雕。
这里一幅《八骏图》,那里一幅《青莲图》;那边“八仙过海”
,这边是“五蝠捧寿”
。
亭子顶上画了一幅八卦,还有万年历。
墓门和水井之间,用五彩瓷片在水泥地上嵌出一只巨大的蝴蝶……花样百出,数不胜数。
最后的考验是写对联,吴叔没上过学,练字也算是弥补了些许遗憾。
谨终如此写完对联,他又空虚了。
盯着路对面的一小块地发了痴——干脆再修一座大圆亭!
修到一半,面包车经不起折腾,彻底报废了,他索性把车扔在坟边,背上工具走回了家,攒够钱买了一辆再来。
七个月过去,他建起一座四米多高的亭子,名曰:宝山。
还在亭基脚下修了一座菩萨房,开出了一大片水泥地作“观景台”
。
站在观景台上,风从山坳吹过来,凉飕飕的。
吴叔向我介绍他每一处的用心,说:“可惜今天有雾,看不到火焰山。”
我问这些都是花自己钱修的吗,他说是啊,经常是没钱买材料了就只好停工,等有了点钱,就赶紧买水泥。
“要不是没钱,至少能提前三个月。”
他说,“有钱就赶紧花,花完省事,死了也轻松。
来,给我和我的坟合张影。”
透过取景器,我看见了一座专属于吴叔的宫殿。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