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能蒙对一个,或者偷听到一个,也不奇怪,关键是个个都准,无一错漏。
他们大眼瞪小眼,很是惊讶,却又不肯相信。
我一直都说:最高级的说话是实话实说。
这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共识,不是吗?可是这么多年,我们在真真假假中不断地兜圈儿,仿佛知道该说实话这件事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的力气,该如何去保证真实或者说我们该去哪里寻找真实,就显得千难万难。
其实,除了一颗真心,就是要好好做准备,不能偷懒。
因为好的谈话者不只靠嘴,还要靠腿。
没有任何一种真相会自己浮出水面,想了解真实,想获得实话,你就必须比别人快一步,比对方快一步,也比自己惯有的认知和习惯快那么一步。
你得相信,没有任何一种准备会白白浪费。
那么,谈话这件事究竟该如何准备?这就来到了方法层面。
你在时间上需要领先几步,在别人还没动的时候,你就已经出发了。
想想采访中的我,其实挺鸡贼的。
攻其不备,才能获得准确而没被掩饰的信息。
然后,你必须知道你要跟谁说话。
了解你的谈话对象是谁,了解他的基本情况、他的基本好恶和基本生活规律。
原来我也不明白这个道理。
记得我刚出国的时候,看到老人过马路我就想过去扶一把,看到残疾人坐轮椅我就想到后面帮着推一下,很久之后我才明白那不是对他们最正确的态度。
他们并不希望你去帮助他们,他们最希望的是你的自然和“漠视”
。
比如说,当你跟一个坐轮椅的人聊天的时候,你们边走边聊,这时候你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专注于你们的聊天内容,而不是关注他的轮椅,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在跟别人谈话时能做到这一步,意识和素质就非常棒了。
当然了,女士优先、尊老爱幼这些道理,更应该成为我们最自然的表达,而不是因为跟你谈话,要故意让你三分。
比如,你要和一个少数民族的朋友谈话,你需要知道是否会有哪些忌讳;你要和一个残障人士谈话,你同样需要知道哪些语言或者词语应该尽量避免。
当然,我必须澄清这绝不是让你搞什么战术,而是了解这些会让你的谈话更顺畅,气氛更融洽,真实感更强。
去了解,就是尊重。
你尊重的不仅仅是事实,更是人。
因为,没有人会排斥一份真正被别人放到心里的重视和真诚。
说话如此,放大到做人同样如此,说的道理很简单:要让谈话对象意识到我并不是今天一进门对他的一切认知如同一张白纸,我有了解,也有感受。
更重要的是,我很在乎与他之间的这场谈话,也希望可以得到来自他同样真诚的回答。
真心未必换真心,但不上心一定换不上心,防备心一定换防备心。
多问问自己,你,想要哪个。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