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法尔曼,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在既没被惹怒也没有任何恐吓情绪的情况下,静静地打出了那条由三个符号构成的看似友善的消息。
那一刻被一些人视作对深沉细腻的写作发起的首次炮轰,而那场对抗现在已经演化成了一场艰苦的消耗战。
那天是1982年9月19日,你的书店也在同年开门营业。
那条消息是?
:-)
斯科特·法尔曼的本意是单纯的。
那时互联网仍在萌芽阶段,只对极客敞开大门,圈里充斥着搞算法的人士,普通人完全无缘触摸到它的门槛。
从那些原始的编程逻辑符号中诞生了一种新语言,一比特一比特(或者一字节一字节)逐步发酵,带着各种自造词、奇怪的首字母缩写和怪异标志在早期的BBS上汹涌泛滥。
其中也不乏幽默。
或者至少试图幽默。
问:什么是弗洛伊德病毒?
答:你的电脑一心想着要娶它自己的主板。
[62]
:-):-):-):-):-)
“如果一个程序员的笑话在计算机科学家的BBS上没人回应,甚至没有人发现那是个笑话,它是不是就真的不好笑?”
简言之,斯科特·法尔曼发明那个横向的笑脸想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它就像警告标识。
注意,前方有笑话!
幽默、冷言冷语或反讽句大多表达的是与所用符号相反的意思。
尤其当这个符号恰好属于专心致志但世故、健忘、多管闲事的爱发先生[63]——追踪兔子痕迹却可悲地落下悬崖——那一类,那更加如此。
:-)
(发明这个撇嘴表情符号的也是斯科特·法尔曼。
)
那是三十年前了。
从那时起,互联网的诞生为电子邮件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而电子邮件已经进化成了短信,进而催生了一整套新鲜词汇,它们带有计算机的印记,以简约表达为特色,旨在让人类通信正在飞速向前的步伐更快。
如今比的是速度。
还有简洁化。
你懂?你晕了?
我来告诉你怎么说晕了。
:-
但丢掉细腻和微妙,不就降低了我们写作的标准吗?
<:-)
(这表示上面是个愚蠢的问题。
)
抱歉,罗伯塔。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