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日-《鱼羊野史·第4卷》

八月三日(第2页)
🎁美女直播

而鲁迅先生才是第一次真正地用白话文的语法,文学的语法来写小说。

后来大家在思考什么叫文学时,经常会拿鲁迅先生文中的句子来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就是文学。

如果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

这就不是文学,这就是叙述。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还用了大量的自己发明的动词,以及自己发明的语法,这些东西都流传至今。

我们上学的时候骂人都用鲁迅先生的那些语法,什么“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等,这些词都是鲁迅先生发明的,他在文学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大家再看《狂人日记》,依然不过时。

在这部小说集中还有一篇非常著名的小说就是《药》。

《药》是一篇非常悲怆的小说,写的就是秋瑾这样的革命义士,为了国家的进步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普通民众却拿馒头蘸她的血,来给病人治病,这样的小说你看了以后会觉得我们这个民族非常悲怆。

在鲁迅的小说人物中还有孔乙己那样酸腐的知识分子,还有阿Q这样的人,这些人物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在那个时代的生活体现。

伟大的文学不光是在摆弄文字的艺术,更多的是反映时代的声音,可以称之为“呐喊”

,那是“时代的呐喊”

我跟大家说一个题外话,今天互联网时代来了,大家特别爱考据。

互联网也让考据比过去容易得多,过去要到处去翻书,去图书馆查资料,现在咱们网上搜一搜就可以了。

很多人考据了很多事情,包括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当中是不是在饭馆刷过盘子等,后来发现不是。

鲁迅先生当时在《呐喊》序言里写到为什么弃医从文,因为在仙台学医的时候有一天看了一部电影,他叫画片,就是纪录片。

鲁迅先生说,他在电影中看到了久违的中国人,一个人绑在中间被日本人斩首,周围的中国人在围观,大家都很强壮,但是人们的脸是冷漠的,全都面无表情……他看了以后觉得中国人民没救了,光学医是没有用的,是救不了中国人的,所以那个时候应该拿起笔,用文学来拯救这个世界。

后来很多人就真的去调查了一下,鲁迅先生在仙台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后来在查了仙台当时所有电影院曾经放映的记录,并查了当时大量的资料片、纪录片后,都没有发现这部片子。

所以到底是鲁迅先生的记忆有误呢,还是今天考据、调查的人有问题呢?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今天考据的人是对的,鲁迅先生的记忆可能出现了偏差。

但是这不是大问题,作为一部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序言,他讲自己为何弃医从文,为何要去战斗,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有各种虚构,我觉得也正常。

|人类第一次从水下航行到北极|

下面来说说1958年的这一天,人类终于航行到了北极点。

人类历史上征服自己生存的地球和征服太空的奋斗始终没有停止过,我之前多次讲过,在人类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军事方面的技术进步是第一位的,因为军事行动或者军事斗争是关乎人命的。

人类首先是出于军事方面的需要,发明了一个叫核潜艇的东西,核潜艇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不依赖空气,它不需要经常浮出水面,也不需要通气管,因为它使用核动力,可以一直航行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次核潜艇在极厚的冰盖下面航行,最终到达了北极,人类终于第一次从水下航行到了北极。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