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我感觉到笼罩着全家人的阴霾很快就散去了,阳光出来了,全家人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于是大家开始谈论很多事情,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了期待,整个社会都有了一种春暖花开的感觉。
因为“文革”
时期我家也是被打倒的,下放到江西很多年。
1976年的那一天是对今天的中国人民非常重要的一天,如果没有粉碎“四人帮”
,也就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天整个中国的强盛。
有关粉碎“四人帮”
的具体过程就不再多讲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史料。
今天的年轻人,包括八〇后、八五后,对“四人帮”
的了解并不太多,所以大家有机会应该去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
1973年的这一天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在1948—1973年间先后爆发的四次大战的总称。
从另一个角度讲,它也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人民跟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进行的一场持续多年的战斗。
当然敌对双方各有各的立场。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双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战斗,战争打到最后,双方都是筋疲力尽。
当时共有二十多个阿拉伯国家参加了这场战争,这也是阿拉伯国家最团结的一次,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以南边的埃及和北边的叙利亚为首,伊拉克、约旦也都出了兵,其他国家哪怕是出兵一个营、一个连,也都参加了战斗。
那些海湾国家都是石油富国,他们出钱,这些周边的国家出力,大家一起和以色列拼命打。
这场战争的过程也非常富有戏剧性,中间出现了一个惊天大逆转。
战争刚爆发时,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了猝不及防的突然袭击。
在南方的埃及军队顺利跨过苏伊士运河,一举攻破被认为固若金汤的巴列夫防线;在北方的叙利亚军队也迅速收复了几乎整个戈兰高地。
此时以色列军队天险尽失,已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不过几十年的残酷战争经历已使以色列拥有世界上最高效的战时动员机制。
全国上下迅速地动员起来,所有男人上前线当兵,并立即发动异常凶猛、大胆的反击。
以军选择了一条难以通行、无人把守的道路,硬是从两支埃及部队的夹缝中悄然穿过,直插敌后,然后在夜幕掩护下用木筏载着坦克渡过苏伊士运河。
攻入埃及境内后,以军便以猛虎扑食之势一举摧毁对方的防空导弹基地,又严密包围了对方整整一个军团的主力部队,而运河对岸的埃及军队已被切断后路,处境十分危险,面临全军覆没的困境。
战场上态势突然发生了如此惊天的大逆转,使全世界感到无比震惊。
这场战争如果继续打下去,那阿拉伯国家最终肯定是一败涂地,但当时在美、苏的调停下,战争没有继续往下打。
因为当时还处于“冷战”
时期,第四次中东战争差一点儿引发了美苏大战,美国支持以色列,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
最后苏联、美国都已做好卷入这场战争的准备,当时苏联的七个空降师都已经到了苏联南部高加索地区,而美国也在全球进入了高度战备状态。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