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帮》和《米娜》就厚度而言很合适,可这类时尚杂志几乎每一页都有UV亮油,铜版纸型也多在九十克以上,不太好烧。
我们经过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些有良心的老牌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和《知音》。
这些杂志开本与页数的比例适中,恰好可以卷成一个纸筒,握在手里非常舒适。
单就一本来看,有点薄,但因为历史悠久,它们累计了大量期数,而且每年还有合订本,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个缺陷。
我们高高擎起火把,跟随在邵雪城身后,这些杂志就像从前一样,居高临下,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我还特意撕下每一期杂志登笑话的那一页,作为它们曾经存在的证明。
我们一路来到了书库的尽头,那个神秘的铁门依然紧闭,电子锁上的小红灯警惕地闪耀着,犹如一只穴居野兽的独眼。
“这个铁门后面,就是通往地下二层书库的路,我们终于要把它打开了。
”邵雪城瘦削的脸上浮现出激动的神色,在十几支火把的映照下,好似一个古希腊英雄。
“此时此刻,你们想到什么没有?”他问。
“潘多拉。
”我老老实实回答。
“浦岛太郎。
”“蓝胡子。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邵雪城怒吼道:“你们他妈的能不能想点吉利的?”大家想了一圈,好像无论哪里的民间故事,手欠者还真没有什么好结局,于是都沉默下来。
邵雪城一指田骁:“你,去把它打开。
”
田骁最喜欢做这种事情,一马当先走到铁门前,却愣在了那里。
这铁门很奇怪,没有门把手,甚至没有任何凸起,想拽都没地方拽。
“难道是用推的?”田骁把手掌贴到门上,用力推了一下,纹丝不动。
他用脚踢了踢,还是没反应,只好把注意力放到电子锁上。
那个电子锁是贴在门上的一个方形区域,比别处的颜色略深一些,这个区域里除了红色的指示灯,没有按键,没有开关。
田骁研究了半天,不得其法,只得告诉邵雪城说没辙。
邵雪城亲自上阵,狠狠踹了两脚,力道奇大,可铁门还是岿然不动。
“还得把老王弄来,他肯定知道怎么开。
”
邵雪城派了徐聪和王大鹏去找。
王大鹏是邵雪城带来的人,沉默寡言,几乎没听他说过话,也没什么存在感。
邵雪城要是不提,我都几乎忘了有这么个人。
他们两个离开以后,剩下的人围着铁门坐了下来,以减少热量的消耗。
邵雪城指示说,在这个门前搞一个小火堆,我问他打算烧哪一类的书。
邵雪城说你们之前烧书烧得太文学青年了,不足取。
他搞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法:“最近几年就没几本好书,我看也别分类了,就参照出版日期,先烧近的,再烧远的,肯定错不了。
”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