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红杏出墙”
的意象已经脱离了自然界的春色,具有了妙龄女子思春的意味。
再说“墙头”
。
早在战国时期,“墙头”
就已经有了男女爱慕之意。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的那段著名描写就是明证:“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这位楚国第一美眉竟然爬墙头偷窥了宋玉三年!
可见墙头承载着该美眉的思春情怀。
唐代诗人于鹄《题美人》:“秦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语意都很明白,男女相互爱慕的味道很浓厚。
元代剧作家白朴根据白居易的诗意写成名剧《墙头马上》,叙述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私奔的故事,更是将“墙头马上”
这一意象固定了下来。
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居闺阁,抛头露面便是伤风败俗,而“出墙”
的“红杏”
那种招摇的姿态,恰恰跟不守妇道的轻浮女子相像,因此生发出“女子不贞”
的含义。
到了现代社会,女权主义兴起,“红杏出墙”
甚至演变成了某些极端女权主义者的解放口号,世事变迁真如沧海桑田啊!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