蟊贼原来是两种害虫-《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

蟊贼原来是两种害虫(第1页)
🎁美女直播

今天的“蟊贼”

一词,是指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毫无疑问是对人的形容,但是在古时候,“蟊贼”

却是危害禾苗的害虫,而且“蟊”

、“贼”

分别是两种害虫。

这个词的古今变迁,再一次鲜明地反映出古人无一字无来历的命名方式。

《诗经·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此处出现了四种危害禾苗的害虫:螟,螣,蟊,贼。

《尔雅·释虫》详细解释了这四种害虫的区别:“食苗心,螟;食叶,螣;食节,贼;食根,蟊。”

螟专食禾苗的心,螣(tè)专食禾苗的叶子,贼专食禾苗的枝干,蟊(máo)专食禾苗的根部。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除掉危害禾苗的螟螣和蟊贼,不要伤害我的幼苗。

这四种害虫各自蚕食禾苗的一个部位,那么为什么命名又不一样呢?孔颖达的注疏中引述了李巡的说法:“食禾心为螟,言其奸冥冥难知也;食禾叶者,言假贷无厌,故曰螣也;食禾节者,言贪狼,故曰贼也;食禾根者,言其税取万民财货,故云蟊也。”

原来,其命名方式仿照当政者之贪而来。

陆机则解释得更有趣:“螟似子方而头不赤。

螣,蝗也。

贼似桃李中蠹虫,赤头身长而细耳。

或说云:‘蟊,蝼蛄也,食苗根,为人患。

’许慎则说:‘吏犯法则生螟,乞贷则生螣。

’旧说螟螣蟊贼一穗虫也,如言寇贼奸宄,内外言之耳。”

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因此古人对这四种害虫的认识非常深刻,《诗经》中屡屡出现“蟊贼”

的影子。

《瞻卬》:“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害虫疯狂吃禾苗,没有满足停止的时候。

《召旻》:“天降罪罟,蟊贼内讧。”

罪和罟(gǔ)都是网。

上天降下罪网,蟊贼们内讧。

这里开始将坏人比作蟊贼。

《后汉书·岑彭传》记载了一则当时的民谣,称颂岑彭的后人:“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

狗吠不惊,足下生牦。

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

美矣岑君,於戏休兹!”

枳(zhǐ)棘,多刺的枳木与棘木,比喻恶人;牦,长毛,狗没有贼可追,以至于脚上都生了长毛;含哺,口含食物;鼓腹,饱食,形容百姓生活安乐。

李贤注解道:“蟊贼,食禾稼虫名,以喻奸吏侵渔也。”

正式将奸吏比喻为“蟊贼”

,也从此将“蟊贼”

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