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屏风平添丝乐。
我心中顿生一个想法,决定试一试。
我朝两人作揖道:“小娘子未婚夫为国为民,是一件大义之事,小民心中的些许故事,恐怕都无法与之相比。”
此时小娘子双目一闭,眼脸上的期待顿时消散。
我接着说道:“不过我这里有一首歌词,虽然是白话写成,但是配上独有的曲风也别有韵味,或许可以减少一丝小娘子的心忧。”
“白话?歌?”
小娘子皱眉思索了片刻,好像想到了什么,然后说道:“不知赵小先生,说的是否是山歌?”
我双手不自觉的一拍。
“是也,这歌和山歌九成类似,只是曲风稍有一丝变化。”
沈小娘子突然生出一丝兴趣,点头道:“那还请赵小先生安排。”
我指了指屏风那边说道:“这歌我只是会唱,但我的嗓子却不敢献丑,待我将歌传于那位……,那位伶人。
由她唱给大家欣赏。”
如今这种唱歌人的一般叫歌姬,但是我这段时间泡在酒楼,还是补了一些知识,知道尊重的说法叫优伶,或者伶人。
别小看她们,这些多半都是一些从小就练嗓子实力歌手,我走到屏风后面,那位公子和沈小娘在堂内随意聊着天。
最近我在试着练毛笔,但字迹还是不顺畅。
我取出随身携带的柳条炭笔,这个时代许多家中贫寒的女性常拿来画眉,而我却发现了它的另一个功能,写硬笔字。
不管伶人古怪的眼神,我用柳碳在宣纸上开始书写。
在那个时空读书成绩一般,可是练字却一直没落下,飞快的在宣纸上写下歌词,交给伶人。
一开始伶人还对我用柳碳写字感到奇怪,可当看到我写在宣纸上的工整笔迹后,突然惊异的看了我一眼。
废话不多说,我先让对方熟悉了两遍歌词,然后低声让对方跟我附和着唱,仅仅过了三遍,伶人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文学和艺术,在数百年的历史时空里不断进步,说古代人不懂欣赏现代歌曲,那是不成立的,除非那歌本身就垃圾。
伶人只唱了几遍就发现了歌中的美妙之处,一脸惊讶的看着我。
“姑娘可会了?”
见对方表情还未平静,只是稍微点了点头,我最后叮嘱了一句:“姑娘,唱这首歌的时候,只需三分思念,七分还要用在自豪上面。”
伶人眉头微皱,有些疑惑的再次看了一遍歌词,瞬间流露出了然的表情。
看到我走出屏风,沈小娘子惊讶道:“这么快赵小先生就教熟了吗?”
我有点无语,想在后世的时候,一首歌只需听一两遍,数分钟就能哼个七八分。
这都快半个时辰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