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7个次级自我-《理性动物》

第2章7个次级自我(第2页)
🎁美女直播

乍一看,说你头脑中掌权的不止一个“你”

,这可能完全违背直觉、令人震惊。

但是,有海量的科学证据支持多重自我的理论。

早期的研究包括20世纪60年代迈克尔·加扎尼加和罗杰·W·斯佩里所做的一系列经典的“裂脑”

病患研究。

其受试者是一些为治疗癫痫病而被切断了连接左右脑神经的患者,他们负责语言功能的左脑无法跟负责语言功能的右脑进行沟通。

如果研究人员把一张图片(例如一张勺子的图片)展示给患者负责语言功能的左脑(把图片置于患者的右半视野),那么患者可以说出图中物体的名称。

但如果把同一张图片展示给病人的左半视野(即只展示给无语言功能的右脑),那么患者能够示意勺子是图中的物体,却无法说出它的名称。

这项研究成为现代神经科学的里程碑,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它首次对统一意识提出了挑战,证明了我们的意识经验可以千差万别,这取决于当下哪一部分大脑在活跃地处理所收集到的信息。

50年间,有关人类和动物的神经心理学、生物学及有关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有了更多发现,这说明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的并不是单一的管理系统,而是结合了很多独立的系统,它们都在运行着不同的子程序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库尔茨班在其著作《人人都是伪君子》中指出,大脑的不同系统(或模块)有时会相互矛盾,导致我们的行为前后不一致。

这说明不仅马丁·路德·金是个“伪君子”

——你、你的邻居以及那个指着勺子的裂脑人都是“伪君子”

库尔茨班认为,人类大脑分裂的特性说明,“我”

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是“我们”

虽然关于多重自我的证据越来越多,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统一的自我”

的理论仍然普遍存在,这在直觉上让人难以抗拒。

对于理性经济学家,他们对人类行为的里程碑式的假设就是“人们具有稳定的偏好”

如果你周二在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市喝咖啡时加奶加糖,那么周三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喝咖啡时可能也会加奶加糖。

稳定偏好假设在商业和心理学中无处不在。

例如,广告商会根据细分市场推销特定的产品,他们肯定不会在教会刊物上刊登哈雷摩托的广告。

金融顾问根据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对客户进行分类,他们也不会向图书馆管理员推荐高风险的股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会为合适的人安排合适的工作,不会把泡咖啡馆的小资青年派到会计部工作。

所有这些案例中都存在一个假设,即给定的消费者、投资者或求职者明天的表现会跟今天一样,1小时后的表现会跟现在一样,在别处的表现会跟在此处一样。

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真的有若干个不同的自我,情况又将如何?

如果每个人的大脑中都住着多个自我,这将对人类行为的认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我们并非只有一个自我,而是有一系列自我——一群“次级自我”

(subselves)。

就像不同的人格一样,你的每一个次级自我都拥有特定的好恶,而且它们只在你处于特定环境时才会出现。

在任意时间点,都只有一个次级自我在掌权,它就是当下的你。

如果我们是多个次级自我的集合,那就意味着即使我们一直感觉自己是同一个人,但实际上我们也会根据在哪里、在做什么以及周围的环境而改变自己。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