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比较,知道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分工。
因而,当被比较对象的社会地位提升了,而自己的现状没有改变时,这种落差感就会更加强烈。
其次,社会资源匮乏催生嫉妒心泛滥。
中国古代是集权制度,只有越靠近皇帝,权力才越大,资源越丰富。
当时,靠近皇权最直接的、最公平的道路就是通过科举做官,但机会也是有限的。
如果别人比自己强,自己当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这就导致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国人只有比掉对方,才能飞黄腾达。
到了现代,人口暴增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相对匮乏。
在这种大环境下,别人的好意味着自己的资源可能被他人蚕食,因此,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就愈发明显了。
最后,比较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
想必不少人在儿时都有一个非常讨厌的“朋友”
——“别人家的孩子”
。
这个“孩子”
不仅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追赶上他。
也就是说,自己的努力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
这就促使人们在长大后,遇到比自己过得好的人,嫉恨感便油然而生了。
嫉恨感,不平衡感是人心里的“雾霾”
,一天不将这雾霾扫除,你就无法一天真正开心。
如何驱除这层“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的迷雾?
要活得有章法,愿赌服输
其实,无论是吃亏还是占便宜,都是一种自我揣测的利己心理。
其背后实质是社会博弈或市场选择。
这就像玩游戏,大的规则下面肯定有输有赢,你既然自己选择加入游戏,首先就要服从规则秩序,赢了自然高兴,输了也应该愿赌服输。
不然,你又何必成为游戏的一员呢?坐到一边当看客岂不安全自在?
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见到别人比自己好可以羡慕,但不能嫉妒,更不能恨,要将其有效地转化为奋斗的动力,而不是嫉恨的“源泉”
。
对于个人而言,要肯定身边每一个人的努力,学会赞美和欣赏别人的成功,并从他人的成功中汲取经验,让自己快速成长。
你万不可把比自己强的人视为“眼中钉”
,然后拼命拔个不停,你要知道,天下之大,比你强的人比比皆是,你是“灭”
不完的。
若心态不正,“灭”
来“灭”
去只会把自己灭成“失心疯”
。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