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平 我稻田里的兄弟-《给理想一点时间:精选集》

崔卫平 我稻田里的兄弟(第1页)
🎁美女直播

2003年面世的这部纪录片《S-21:红色高棉杀人机器》,将镜头对准红色高棉时期,柬埔寨最大的审查中心“S-21集中营”

,其全称为“第21号保安监狱”

1975年到1979年时期,这里至少关押了14000到15000名囚犯(有人相信总数超过20000人),最后幸存的只有六七个人,称其为“灭绝营”

一点也不过分。

此地并不拥有高效率的现代杀人工具,能够将人整批地处死,如同纳粹集中营里的毒气室。

在经受了不同阶段的酷刑逼迫之后,囚犯们被木棒、铁棒、铁锹、镐、弯刀这些最简单、最原始的工具杀死,它们原来主要是劳动工具,连一粒子弹的代价都不付。

将这么多人一个一个从后脑勺敲死,或用镰刀割断喉咙,这真是一桩令人难以想象的浩瀚工程。

囚犯中也有一些人因为饥饿、疾病或者抽血过度等而死亡。

活下来的人数如此之少,年轻的导演只找到了他们其中的两位。

因此这部纪录片最大的特色在于,不是众多幸存者,而是当年的看守来到镜头面前,成为影片中主要“出镜者”

他们一共有八九位重返旧地(超过整个活下来的人数),来到如今已经成为大屠杀纪念馆的场所,对着镜头讲述他们的“工作”

,他们的“想法”

那些长眠于地下冤屈的人们不再开口,我们只能通过看守们的讲述,来想象和感受冤魂们痛苦的身影。

影片导演潘礼德1964年出生,十一岁时与家人一起被投入集中营,十五岁时逃出,经由泰国到了巴黎,考取巴黎高等电影学院,1989年拍出一部关于柬埔寨难民营的纪录片《Site2》受到关注,此后拍过剧情片《稻田里的人们》《战后的某个夜晚》。

这部纪录片花了三年的时间得以完成,引起巨大反响。

不知道导演是如何说服这些人来到镜头面前的。

他们看上去如此单纯,应该是刚刚从稻田里走出来,脸上挂着羞涩的微笑,身材单薄,穿着土制的衣服,肤色黝黑,个子不高,看起来仍然十分年轻,四十多岁的年龄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当年应该是十几岁的娃娃兵。

任何人不能从他们的脸上读出他们的过去,若是放到人群中去,没有人会感觉到他们的不同,一点异常的动静都没有。

看看这一位吧,他叫Houy,窄额头宽脸膛,典型的当地人面孔。

影片的开始描述了一段他的家庭生活。

一个刚刚洗浴过的婴儿被放到他手中,应该是他的骨肉。

他父母亲坐在地板上,母亲缓缓地说:“我的儿子从未举止无礼过,从未在家里侮辱老人。

他们教导他,把他变成一个杀人的流氓。”

母亲建议儿子去做一个仪式,超度那些死难的亡灵,从此不再见到他们,开始做一个崭新的人。

Houy本人是这么说的:“如果是自己杀人,那是坏,但是坏是那些下达命令的人,他们手中有武器还有权力。

在我心里,我害怕做坏事。”

与自己曾经“共事”

同志们的见面,他们有一种老友重逢的腼腆和欢欣,各自欠着身,互相握手问候:“你老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