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阳 永远的异议者刺客黄文雄-《给理想一点时间:精选集》

郑东阳 永远的异议者刺客黄文雄(第3页)
🎁美女直播

此后黄父辞职下海,成为一家民营企业的总工程师。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北。

刚到台湾不久的“中央政权”

虽然继续高压维稳,但在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颇为用心。

20世纪50年代,修筑中部横贯公路时,蒋经国亲自参与,人们甚至可以看到他在工地上与筑路“荣民”

同甘共苦。

他和工人一样嘴对水直接饮用的镜头,是青少年时期的黄文雄对蒋经国的第一印象。

黄父重新被召回体制,并被要求加入国民党,主持当地市政建设。

不久后,又调任新竹公共事业管理所担任所长。

黄文雄的性格与其父亲截然不同。

父亲是个兢兢业业的技术官僚,而他一面嗜书如命,一面又接连惹事,乃至留级。

某天,他偶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自己最讨厌上的公民课的老师曾因贪污而被判过刑。

他悄悄剪下那则新闻,在老师上课前贴到黑板上。

之后被学校处分,理由是不尊重师长。

他在台中一中和新竹中学就读高中。

前者创办于1915年,创办人有林献堂、辜显荣这些大半生夹在大陆政权与日本殖民者之间的台湾士绅。

这个中学的际遇也象征了台湾社会的变迁。

在黄父的课堂上,日文取代了汉文;而到了黄文雄上学的年纪,“三民主义”

已经南下,取代了“皇民化”

青年们拥挤在这个外形很像红薯的岛屿上,地理课上学的却是秋海棠叶的中国地图;他们用闽南语讲话,在学校却必须每天听一遍领袖发出的具有江浙口音的国语。

外省精英成为最早的启蒙者,黄文雄开始喜欢当时著名的杂志《自由中国》。

这本杂志的创办者雷震是国民党党内温和的改革派,曾任“行政院政务委员”

起初,《自由中国》是一份拥蒋反共的刊物,但当杂志的撰稿人——老干部及党内的自由派政治人物——慢慢不满蒋的政策、纷纷离开国民党权力核心后,杂志的方向和风格也逐渐改变。

深受《自由中国》影响的黄文雄在演讲比赛中将题目定为《地方选举》,险些惹祸上身。

但当时的他,同时也是个标准的“爱国青年”

1954年,国民党军队的驱逐舰“太平号”

在台湾海峡被大陆的鱼雷快艇突袭击沉,台湾青年们发起了一场“复仇献舰运动”

,黄文雄是最早的响应者,并在校园里组织活动。

三年后的1957年,一位名为刘自然的台湾少校被美军派驻台湾顾问团的上士罗伯特·雷诺枪杀于阳明山一栋公寓内。

之后,美军军事法庭宣布无罪释放美国士兵,引发台湾民众的抗议浪潮。

“刘自然事件”

爆发后,黄文雄和几位女同学常在暗夜里扮演情侣,用弹弓石块打公园里的美军招待所。

这个年代的校园,除去应试教育、接连不断的考试令人窒息外,更可怕的是严密的校园监控。

他坦言,当时若不是校长的保护和其在体制内工作的父亲,他可能很早就被当局盯上了。

他的同学中,不少人都被无情地送往少年监狱,不论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

左派青年的诞生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