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家中和与朋友相处时,我也试着保持同样的思维习惯。”
随后,几乎是羞愧难当地,罗伯特坦白说道:“虽然如此,但我还不到四十岁就感到幻灭了。
我看清了有些人只是利用者,而有些人简直就是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
我明白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可是成了一个孤零零的好人,我有时禁不住感到厌倦。”
作为一名讨好者,像罗伯特一样,你肯定也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感。
在时有消极的社会中,你挺身而出成了一个积极的存在。
对你而言这是一个合理的待人哲学,只是,当它被过于放大的时候,你则会感到压力和紧张。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感到被过度责任感驱使时,会有怎样的普遍场景:
·一个女子殷勤地维护着她和朋友的关系,以满足她们的需求,但她发觉她们并不总是以同样的体贴态度来回应她。
·一位员工很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将他们的意见纳入他的项目中,但他有时感到喘不过气来,因为许多人倚赖他给他们的问题提供最终的解决方案。
·一位“心力透支”
的家庭主妇试图满足孩子和丈夫的需要,导致了长期的易怒脾气。
·一位父亲为他成年的儿子免费提供经济援助,他甚至觉察到儿子总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态度,他永远都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由于年长的母亲身体每况愈下,一对夫妇只好把她送进养老院里。
这令他们的罪疚感久久不能挥去,他们没有考虑到要是把母亲留在家里就得24小时照看和陪伴她。
请思考,哪些场景(或者其他的场景)正好符合你的情况?
过度责任感所引发的可能后果是无穷无尽的。
为了了解你在这方面的倾向,请勾选以下最符合你的表述:
(1)当我追求我单独的计划时我会感到不自在,因为我担心其他人会来阻挠我,引导我去完成他们选择的任务。
(2)我的用词中经常出现“应该、料想、理应”
。
(3)就算是时候放松一下,我还是不停地思考自己能做哪些有助益的事。
(4)我试图在别人张口说出他们的需要之前就开始预测。
(5)每当人们叫我做事的时候,他们知道我会完成的。
(6)假如某人没有把工作做得妥当,我可能会介入其中确保它恰当地完成。
(7)有时我疑惑人们是否在利用我的善良本性。
(8)尽管其他人可能没有留意到,但我有时猜测我是否够得上合格的标准。
(9)我总是感觉我理应让其他人保持心情愉悦。
(10)依我对正确性的感观,我有时会妄下评价。
0至4分: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与其中的某些表述有关联。
性格太独立了也不见得是好事,那会致使你忽视了对其他人的关心。
5至10分:假如你选择了五个或以上的表述,你多半过度放大了你本性之中良好的责任感。
你可能需允许你自己不要太过乐于助人。
“我明白改变是少不了的了,”
罗伯特对我说,“不过,我要告诫我自己应该少肩负些责任,这感觉会怪异。
我是指,你能体会到这个惯性思维支配我多长时间了吗?‘责任’就如同我的名字一般!
它是我的代名词。”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