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百年孤寂-《耶路撒冷告白》

20 百年孤寂(第3页)
🎁美女直播

此刻她正准备投身她远大的新未来,一个远离耶路撒冷的无忧未来,我却想着自己微不足道的私人悲剧,这实在令我感到羞愧。

她坐在露台上,食指与拇指始终夹着一根点燃的烟,而她的手机每三分钟就会响一次。

她有时会接听,有时置之不理。

“都是我的客户,”

她说道,“他们都想知道我离开之后谁会接手他们的案子。

有些人还不知道我要走,所以打来要跟我谈新案子。

这样你可以明白为什么我要暂时逃离了吗?我实在迫切需要些宁静。

去哪儿都好,我只想逃离这种电话从早上六点响到午夜的生活。

我好几次半夜被电话吵醒,我的客户哭哭啼啼地打来,因为他们的丈夫或儿子或侄甥或任何一个他们所爱的人,在半夜被突袭的以色列军队带走。

他们打来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亲人被带到哪里,不知道被带到哪座监狱或是国内哪个地区,这些恐怖分子嫌疑犯就这样遭到监禁。

没有记录,没有权利可言。

正常而言,我的一天就是从接到这些嫌犯绝望的亲人打来的电话展开,我会开始追查他们被关在国内众多监狱中的哪一间,这通常得长途跋涉才能办得到,从位于北部黎巴嫩边境旁的谢莫纳城(KiryatShmona)一直到南部的内盖夫沙漠。”

塔玛很平静,但她内在压抑的不安仍会不时窜出,她的声调会突然拉高,然后再降回忧郁低沉的语气。

“我累了。”

她轻轻地说道。

我替她感到难过。

我想给她一个拥抱,但抑制住了,因为我担心那样会太过戏剧化。

“但你会回来这里没错吧?”

我问道。

“当然。”

“什么时候?”

“我过去之后,前两年要在普林斯顿校园里上课,接下来就能有所选择。

如果成功完成我第二年的课业,那接下来就要展开实地调查,其中一年会在以色列进行,另外一年则在印度。”

“什么样的实地调查?”

“我会比较印度和以色列的殖民回忆,精确来说,应该是孟加拉国与耶路撒冷。”

我觉得这个主意有趣极了。

我心想,塔玛将来的研究成果势必会极具启发性。

我的思绪一时之间回到自己在牛津中断的博士研究。

“出于家庭原因”

,我当时如此写信给我优秀而失望的老师们,向他们解释我无法继续研究未分裂前的孟加拉国口述历史。

“等你学成归国之后,你会从政吗?”

我问塔玛,心中对这片土地燃起一线希望。

“我是有这样的规划。”

“这里需要像你这样的人。

有了像你这样的未来领袖,你的世界末日理论就永远不会成真。”

我微笑补充道,“这样就可以有多一些时间思考如何与巴勒斯坦人取得永恒的和平。”

“你怎么对我的角色那么有把握?怎么会认为大家会接受我从政?”

“四五年之内形势就会有所改变。

双方人民都受够了,他们都迫切想找到一个政治解决之道。”

我对她说。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