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衲禅师和契嵩禅师是真正的以禅来接心的投契好友。
有一天,契嵩禅师戏作一首诗送给布衲禅师,大意是追悼布衲禅师的德风。
诗文的前四句是:“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继承您宗风的我,将您在世间的一切生缘行为当作我的规范。
您终身都在修道,自知有病但是您不肯再去寻医。
下面的四句是:“貌古笔难写,情高世莫知,慈云布何处,孤月自相宜。”
意思是说:您的道貌很难用笔来形容,您的情谊非常高远,世间不易了解。
您像慈云般,该飘往何处呢?也许只有和孤月在一起最相宜吧!
布衲禅师收到这首诗后,非常欢喜。
也提笔答赠一诗:
“道契平生更有谁,贤卿于我最心知。
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
意思是:我虽然还没有到离世的时候,不过为了报答您的相知和追悼诗,我只有提早圆寂。
诗作完成,即投笔而亡了。
古人有一死酬知己的故事,布衲禅师感念道友相知,并且维护道友诗文的信誉,投笔入灭,这样生死以之的友谊,蔚为奇观。
上面的故事,很多不懂的人以为是契嵩禅师逼死了布衲禅师,其实不然。
契嵩禅师诗中的意思是直下承担,虽说是游戏之作,然而真有见地。
布衲禅师为了认可,毫不犹豫地入灭。
其实,禅师早就看破生死,只要传承得人,撒手就走,洒脱自在。
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事呢!
这就是先贤大德的气度了。
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知道自己该何时离去。
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因此常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和麻烦。
有的人为了兴趣去从事一项工作,可是当做起来才发现,跟自己所想的并不一样。
当兴趣掺拌上责任和无奈的时候,乐趣已经没有多少了。
可这时候,又往往因为看重利益而不愿离开。
结果是用痛苦来换取利益,之后用利益去买暂时的快乐。
这就是不懂道理的了,他们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来,更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离去。
为快乐来,就要一心专注于快乐,当那快乐消失后,就是离去的时候了。
其他事也一样。
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能得到什么,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