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生,我目睹了很多人的死亡,我深刻地体会到: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另一种新的开始。
我妻子离世后,陆续又有一些亲朋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但因为我常常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所以在我的记忆深处,他们似乎比在世时更为鲜活。
这让我明白,原来人死后并不会烟消云散,并不会从生者生命中彻底消失;相反,通过时时追忆,他们会以更为深刻的方式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
就比如现在,我觉得妻子从未离开,这种在一起的感觉在她离世后更加强烈。
所以,死亡并不是如同蜥蜴断了尾巴那样的结束,而是现世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只是和以前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在我心里存在得更加清晰。
面对我自己的“死亡”
也是同样的道理,到那个时刻,也许我会恐惧,但我并不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我预感死亡将成为一种新生。
经历过很多人的死亡,而此刻死亡又和我近在咫尺,也许只有到这个时候,人才会心生感悟。
作为医生,我活在世上一直帮助每个人,到新的世界里,我的工作起点,依然是继续帮助每个人。
当这些话发挥作用的时候,或许我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
但我希望,虽死犹生,希望我留下的这些话能像一粒麦种一样,在人世间结出丰硕的成果。
您觉得幸福吗
○先生活到了105岁高龄,您觉得幸福吗?
105岁的年龄……真的没想到能活这么久啊。
心里想长寿真是上天的恩典。
我现在已经105岁了,今年(2017年)秋天,我就要106岁了。
虽然走过这么漫长的人生,但我从来不是以长寿为目标活到现在的。
其实我疾病缠身,每天在与各种疾病战斗,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健康状况,为此我一直感到苦恼。
后来,终于到了不得不坐轮椅的时候,我尤其体会到了生活不能自理带来的各种不便。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长寿真是太好了,真是太棒了。
长寿才让我有机会在100岁之后,开始了解内心那个真正的自己。
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漫漫人生最不了解的竟然是自己,这需要上一定年纪才会发现。
人生的“午后”
该怎么度过?
选择衡量自己的标尺,应该以价值观作为首要考量。
必须拥有自己的指南针,带着它走下去。
一天当中,午后比上午的时间还要长。
这是我80岁时写下的人生感悟。
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在为寻找自己人生的指南针而活着。
100岁后到现在,我才深刻体会到,“啊,我只探索了生命中的某一部分,很有意思的是,我其实对自己一知半解。”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