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男权社会冲破层层障碍迸发出自己独特光芒,并在千年之后巍然屹立于整个中国文学史而毫无逊色的才女,李清照当属第一。
历来对李清照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其人生经历与词学成就之关系的研究上。
跟李煜情况类似,人们习惯把李清照的词作划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尚属北宋,词作风格活泼秀丽,典雅浪漫,多为清秀婉约的闺阁词。
后期,进入南宋,由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双重悲剧,李清照的词风转为沉郁哀婉,常以婉约笔调写悲愤情怀,词学成就极高,被誉为婉约词宗。
她的个人词史犹如两宋间知识分子们的一部心灵史,因其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赢得了后世无限的尊敬。
而今,翻看李清照的词作,仿佛是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心路,重新探寻她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宋大家闺秀李清照自由浪漫的青春,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少女不知愁”
阶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两首《如梦令》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场景,类似的生活。
没事儿约几个闺蜜或亲友出去郊游,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回来睡到自然醒。
醉了有人帮忙醒酒,醒了有人伺候梳妆。
闲来无事就跟丫鬟斗嘴扯闲篇儿,完全是无拘无束的快乐青春。
试想,美食(吃酒)、旅游(泛舟)、睡到自然醒(浓睡不消残酒),实现“公主梦”
(卷帘人)……这一系列的节奏很容易看出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的宽裕和舒心。
这一时期的词作,如檐下风铃,随风起落,飘出清脆欢乐的声音;又如裙上缀着的环佩,叮当作响,一路荡来暗香款款,笑语盈盈。
除以上两首《如梦令》外,最神采飞扬并具青春风貌的便是《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如果时光能够剪出一部电影,那李清照肯定是最好的导演。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