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得神。
南歌子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
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1]。
人去[2]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3]。
[1]檀色,近赭的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
,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
这口红只圆圆地涂在唇中间,故曰“点”
。
李珣《浣溪沙》“翠钿檀注助容光”
,“注”
,亦“点”
也。
又称“檀的”
。
杜牧《寄澧州张舍人笛》“檀的染时痕半月”
,写形状尤为明白。
[2]上片写一独立的美人,多用颜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笔画。
过片用“人去”
两字紧接上文,非常清楚。
[3]下片亦不多说情事,只是写景,“人去”
以下,一气呵成,绝无停顿,真见得风流云散,其意自明,亦无须多说了。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1],淡烟流水[2]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3]。
[1]言春阴寒重故似秋。
韩偓《惜春》:“节过清明却似秋。”
以“无赖”
形容春光,屡见杜甫诗,如“韦曲花无赖”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之一),“无赖春色到江亭”
(已见前《望海潮》注[7]引)。
这里用法亦相似,言其不可人意。
“无赖”
字面见《史记.高祖本纪》及《张释之传》。
赖,依靠;无赖,不可靠。
引申有多义,如狡猾无用等等,总之是不得人心。
(第6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