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以外,还有下面的七个人:孔融,陈琳,王粲,徐,阮,应,刘桢,都很能做文章,后来称为“建安七子”
。
七人的文章很少流传,现在我们很难判断;但,大概都不外是“慷慨”
,“华丽”
罢。
华丽即曹丕所主张,慷慨就因当天下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着悲凉,激昂和“慷慨”
了。
七子之中,特别的是孔融,他专喜和曹操捣乱。
曹丕《典论》里有论孔融的,因此他也被拉进“建安七子”
一块儿去。
其实不对,很两样的。
不过在当时,他的名声可非常之大。
孔融作文,喜用讥嘲的笔调,曹丕很不满意他。
孔融的文章现在传的也很少,就他所有的看起来,我们可以瞧出他并不大对别人讥讽,只对曹操。
比方操破袁氏兄弟,曹丕把袁熙的妻甄氏拿来,归了自己,孔融就写信给曹操,说当初武王伐纣,将妲己给了周公了。
操问他的出典,他说,以今例古,大概那时也是这样的。
又比方曹操要禁酒,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又反对他,说也有以女人亡国的,何以不禁婚姻?
其实曹操也是喝酒的。
我们看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的诗句,就可以知道。
为什么他的行为会和议论矛盾呢?此无他,因曹操是个办事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孔融是旁观的人,所以容易说些自由话。
曹操见他屡屡反对自己,后来借故把他杀了。
他杀孔融的罪状大概是不孝。
因为孔融有下列的两个主张:
第一,孔融主张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是如瓶之盛物一样,只要在瓶内把东西倒了出来,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便算完了。
第二,假使有天下饥荒的一个时候,有点食物,给父亲不给呢?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亲是不好的,宁可给别人。
——曹操想杀他,便不惜以这种主张为他不忠不孝的根据,把他杀了。
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
与孔融一同反对曹操的尚有一个祢衡,后来给黄祖杀掉的。
祢衡的文章也不错,而且他和孔融早是“以气为主”
来写文章的了。
故在此我们又可知道,汉文慢慢壮大起来,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操父子之功的。
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这样下去一直到明帝的时候,文章上起了个重大的变化,因为出了一个何晏。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