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能随便放弃?”
余威以前是市委组织部的县乡干部科的科长,5个月前,被提拔到仁义县任常委、组织部长。
在市属六县组织部长中,他年龄最轻,今年才35岁。
35岁进入县委常委班子,在县一级本身是比较困难的。
除了前几年坚持要求过的县级班子中,必须有35岁以下成员外,其余就很难见到。
县里干部,因为起点低,20多岁还是一般科员,30多岁升成股长,四十来岁争个副科,五十来岁打马回家。
就仁义县,国家公务员这一块就1900多,副科级以上的干部600多人。
而40岁以下的,占不到20%。
但在市里就不一样了。
20多岁工作几年,一般都成了副科,30多岁上正科。
县里的提拔坎儿是科级,市里的坎儿变成了处级,到了省里,就成了厅级。
越往上,占有的优势越明显。
尤其是这几年,干部空降成了常事。
县乡干部,有的干了十几二十年正科,到头来,也难以再往上一步。
而上面的三十大几的小年轻人,一下来就是副处。
不能不说,县乡干部们有些抵触。
可是,抵触归抵触,服从组织安排是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
余威因为一直在组织部门呆着,对县乡干部的情况也很熟悉,因此到了仁义,也就很快适应了。
党校县干班的学员组成,其实本身就很微妙。
一个班,三四十个人,乍一看,都是处级干部。
可是细一分,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情况。
一部分是重点培养的,像余威、任晓闵;一部分是正常提拔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特殊情况,到党校来强化学习的。
还有一部分,胡弦不能说,但他脑子里清楚,每期县干班当中,都会有一两个是“带病”
来休养的。
换句话说,就是被组织上有意无意保护起来的。
现在的干部也确实难做,稍有不慎,就被盯上了。
哪个干部后面没有千丝万缕?都混到处级了,没有坚实的后盾,是不可能的。
一个干部被盯上,看起来是一个人的事,事实上是很多人的事。
让这样被盯上的干部,到党校来暂时地避开风头,既是对干部本身的保护,让他有时间好好反省;同时也是给组织上以时间,深入地调查,充分地了解。
桐山人大常务副主任莫仁泽就是被保护的干部之一。
县干班开班前,党校的几个校长和后来要给县干班授课的教授们,就对县干班的名单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都在南州市,40个人中,除极个别生僻单位外,其余名字都或多或少地听到过。
特别是县里的15个同志,更是熟悉了。
这些人中,除莫仁泽外,还有一个,也是在南州政坛上传得比较多的一位,就是湖东县的副县长陈然。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