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快穿大明:我在国子监当博士》

第11章(第3页)
🎁美女直播

听闻此言,朱元璋颌首,阴郁之色短暂消失。

“的确,南北学子均已完成了考试,现正欢庆着呢。”

朱元璋补充道,“不过,南北学子的性格特点有所不同,南方考生活泼奔放,北方考生则更为稳重,还真不知道最终榜单上南北各占多少名额。”

小黄门见朱元璋展颜,便乘机讨好:“不论南北学子在榜上各占多少,皇上您都已将天下英才尽数揽入囊中,小的恭祝皇上成就了大明的辉煌开局!”

说着,他恭敬地行了个礼。

朱元璋听罢大笑:“你这家伙,倒是挺会说话。”

但他紧接着认真起来:“没错,有了这次恩科盛世,我大明江山必将长期稳定。

只要没有人敢起兵造反,后院平安,我就能一心一意对付北方的元朝残余。

这就是我的阳谋,我要让全天下的文人都围着老朱家转,我们只需把控仕途晋升的通道即可。”

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这次恩科展现出了盛世气象,接下来就看三天后揭榜揭晓了,只要按照我布置的去做,大明江山定会世代相传。”

客栈之内,店主正忙碌地接待顾客。

这段时间,由于大量学子下榻此处,使得客栈生意异常红火。

而在这片喧嚣之中,沈飞独坐在包厢内,面前是一壶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茶水。

他对外面学子的议论听得一清二楚,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预期发展。

不久之后,这些学子或将爆发激烈的愤怒,那时,朱元璋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震怒,一场大案在所难免。

沈飞正等着亲眼见证这场大火能否让自己亲手点燃,让国子监从上至下经历一次彻底的洗牌。

同一时间,沈飞独自坐在客栈窗口,透过窗户关注着楼下往来穿梭的学子们。

不同于那些正在欢庆的人,此刻还在街头徘徊的学子大都认定自己必将落榜。

在这群人中间,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萎靡不振、浑浑噩噩,仿佛丧失了灵魂,他们是认清自己局限、感到无力回天的学子;而还有一些人,尽管心中沮丧,却依然保持着清醒,他们正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准备迎接下一次挑战。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识储备,在乡试中脱颖而出实属难得,而会试的挑战性远超过他们的预想。

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整理行囊,计划返乡,或是选择接受命运安排,抑或预备再度尝试。

这群人的遭遇,从根本上讲,恰是科举制度内在逻辑的体现。

毕竟,科举是一场全国性的严苛选拔,旨在发掘并拔擢那些兼具智慧与毅力的杰出士人,容不得半点瑕疵,因为稀缺性才是价值的核心,这一点无论普通百姓还是君王都深谙于心。

因此,统治者竭力集权,其意图在于:只需适时释放一丝权力,即可赢得民众的感激涕零。

至于那些末世王朝的帝王,有时候并非全因自身昏庸无能,更多是因为前代祖先挥霍过度,导致到他们这一代时,朝廷权力已然削弱,实际掌控权已被各类势力集团牢固掌握。

若历史轨迹未变,大明王朝也将步此后尘。

如果土木堡之战是个显著的历史拐点,那么开国之初的党派斗争实际上早已埋下了伏笔。

浙东、淮西两党间的激烈争斗已成日常,高层独断专行,对外来官员及下属缺乏基本尊重,沈飞仅是其中众多受此影响的一员。

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既能书写出推翻元朝的策略,同样具备颠覆这些党派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部分学生持有迥异的态度。

相比那些学识基础薄弱、态度轻浮的同学,他们的眼中更多燃烧着怒火。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