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楚,这些官员们平日里的小九九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但此刻,他却无法阻止这场风暴的来临。
锦衣卫来报,刘伯温和孔希学等人在商讨对策。
朱元璋心中一紧,他知道,这场风暴即将来临。
他明白,自已必须保持冷静,才能在这场风暴中站稳脚跟。
他想象着明日的早朝,那些铺天盖地的言论会如同潮水一般涌来。
但他也知道,自已不能轻易发怒。
他必须保住沈飞,因为沈飞是他手中的一张重要棋子。
此时,应天府的米粮价格一路飙升,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徐达和蓝玉等人十五万大军受困大漠从而失败引起的。
朱元璋明白,自已必须承担起责任,但他也知道,这场危机并非完全由自已造成。
在夜色中,朱元璋的思绪飘得很远。
他知道,自已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他也相信,只要自已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就一定能够度过这场危机。
在朝野的风云变幻中,沈飞的名字已然成为了众矢之的,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经过数轮的交锋与较量,人们已经深刻领略到了沈飞那超凡的才智与策略。
然而,面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谋士,众人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若是让沈飞这样的人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大明朝的未来又将由谁来肩负起谋士的重任,为皇帝出谋划策,指点江山呢?这次的失败,无疑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仅仅是兵力上的损失,更是人才和信心上的重创。
短时间内,大明恐怕难以再组织起大规模的行动。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大明更加需要留住人才,尤其是像沈飞这样的顶尖谋士。
否则,下一次的北伐又将由谁来支撑,谁又能为皇帝想出更加周密的计划,确保大明朝的繁荣昌盛呢?
诚如刘伯温,他无疑是一个出类拔萃的谋士,但他的心中也难免会被一些私欲所困扰。
当他陷入勾心斗角的漩涡之中,为了自已的私利而争斗时,他也就失去了往日的冷静与睿智。
这样的他,又怎能为大明朝的未来出谋划策呢?
在朝堂之上,面对沈飞的问题,众人必须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对策。
否则,这件事一旦持续恶化,只会让大明朝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之中。
文武百官们心中都清楚,明日的早朝将会是一场风暴,朱元璋的怒火将会席卷整个朝堂。
几乎没有人能够在这场风暴中幸免于难,每个人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考验。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众人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定。
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早朝将会讨论的问题。
“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不能让国子监的那小子看轻了我们。”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