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不凡!”
“既然你有报国心,也有武勇机智,便是良才,我便传你九阴神爪的入门篇以作防身。”
折月芝立时嘟起嘴来:“怎么是入门篇,黄大人着实小气。”
黄裳没有理会,径自盯着赵不凡说:“三年!
若你三年之后还能保持本心,我便在洛阳大会期间教你九阴神爪的中篇和下篇,若你还想学,便必须参加制科考试,待你通过考验,我定然把九阴真经传给你……令你学道有些强人所难,但要学九阴真经就至少要养得浩然正气,因而我希望你读书,不然你会练成一门邪功,而且威力大减!”
“制科是什么?科举么?”
赵不凡满眼疑惑。
折月芝笑着抢话:“本朝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就是人们说的进士科、明经科之类,定期举行,其中的进士科就是大家说的考状元啦……制科则大为不同,它是天子亲设,不定期举行,朝中大臣可推荐人选,符合条件的百姓和在职官员也可自荐,先进行初试,然后再集中到宫里举行殿试。
制科的头名远比状元的地位高得多,殿试也是由天子亲自巡视和审阅考卷,若是高中,便是真正的天子门生,一年之内迁升好几次都很常见,我哥折彦质就参加过,获得第四等,也是上一届的头名,不过那已经是好些年前的事了,你确实应该参加,我相信你能行。”
心知大宋是以文人治国,赵不凡只是短暂犹豫便重重点头。
“好!
我努力抽空读书,力争博得第一等!”
“第一等?”
折月芝和黄裳齐齐愣住。
半晌。
两人同声大笑,折月芝更是捂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
“不凡……不凡弟弟,制科怎么可能得评第一等,自太祖皇帝以来,制科的最好成绩是三等,便是二等都没有出过。”
赵不凡尴尬地挠挠头:“那我力争得评三等。”
折月芝笑着眨眨眼睛:“你知道获评第三等的人是谁么……而且他也不算名正言顺,只是因为他的一篇文章写得很好,深受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喜爱,大力向仁宗皇帝推荐,因而获得三等评价,你要写出那等文章可不容易。”
“他究竟谁?”
赵不凡问。
黄裳含笑接话:“那人就是苏轼、苏东坡,他只比我大七岁,才学却远胜于我,当年我在第七次考进士科时再度落榜,便有些心灰意冷,哪想身为主考的他会亲自找到我悉心点拨,破去我文章里的迂腐陈旧,不然我后来也无法高中。”
“黄大人着实过谦!”
一阵爽朗的笑声突然从破庙外面传来,紧跟着便走进一个儒雅的中年文士。
“黄大人如此称赞家父,如何承受得起,在下倒觉得这位小兄弟说得有志气,若家父在世,必然也希望有人超越他。”
“苏大人怎么也来了?”
黄裳诧异地看向来人。
苏迨快步走到他身前行礼。
“圣上不放心,非要派我再带些兵马来协助寻宝……我查探的时候碰巧路过龙王庙。”
黄裳含笑回了一礼,随之便对迷惑的赵不凡等人介绍:“这位是苏轼的次子苏迨,目前担任兵部的尚书驾部员外郎。”
赵不凡和燕青立时行礼。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