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1年2月24日星期二
农历一九三一年正月(大)初八,
宜结:结网、入殓、除服、成服、移柩、安葬、破土、
忌:诸事不宜
刚过完年,赵无畏按现世人的习惯开工了。
在得到德国人的“友情援助”
的赵无畏开始着手自已的事业,在和王长贵拜会了本县的县长和相关各路牛鬼蛇神后,建厂、水电站、保安团的事情是一路绿灯。
目前这里最建设关键的就是保安团了,按一般情况来说,这个是不给批的,但是国民政府官老爷的见到本地响马猖獗,本地的乡贤确实有困哪,心中不忍,勉为其难收下两封袁大头后,同意了这事虽然有了政府的批文,但能招募到多少人、能配备多少枪支就要靠自已的努力了。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发电厂的建设。
按照一般小说的套路,水电厂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里靠近沂河和沭河,水资源丰富。
然而,经过实际考察,赵无畏发现这里的地势并不适合修建水电厂,如果靠人工修建,工期会太长,而且考虑到当前的时间背景——1931年,再有几个月东北就会沦陷,虽然齐鲁之地目前还算安稳,但一个蓄满水的水库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目标,非常危险。
(实际上在后世这里也没有建造水电站)
因此,赵无畏决定将工厂修到马陵山清泉寺那一带。
那里地势较高,可以更好地防御和保护工厂。
至于运输问题,前期可以通过水运来解决一部分。
等工厂建成后,再考虑是否能够制造一些运输工具来进一步解决运输问题。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村民还是很朴实的,因为没有占用耕地,当地选址处的当地村民也热烈欢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况且出工还有每天o.5元的工钱得,不到半年,火电站就顺利修好竣工。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没人。
这个没人不是普通的农民工就可以解决的,工厂需要的是成熟的工人。
但是这个年代的工人·也是很稀缺的,特别是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现在还不是“你想干就干,不想干有人能干的年代”
赵无畏想了又想,两个解决方案,一自已开学校培训一批出来,但是慢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