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解释:“现在上头还没羊毛,等回头放上毛料,随着手柄的转动便可以自动加工毛线了。”
“那可着实不错。”
杨知月赞叹,接着又抛出问题,“怎么没送到羊毛厂使用?”
吴用微微语塞,朴实的脸上略带一些愧色,“这本不是我的设计,而是根据王家送来纺车复刻的产物。”
“我本想将其改成脚踩的形式,那样加工效率更上一层,可惜……”
他道,“进展并不顺利。”
这是想改进但改进不得法,遂卡在这里自我纠结。
对杨知月来说这事好办,她吩咐其它学徒按照当前的纺车形态量产一批送去毛纺厂,然后又安抚吴用。
“事物总是动态发展的,任何先进的东西都会有被淘汰的一天,先让工厂那边使用这份老式纺车,等你将脚踩纺车研究出来,我们再说后续换代的问题。”
吴用仍旧有些愧疚,他一贯节俭的性格让他不自觉想到那批老实纺车的浪费。
杨知月不以为然,淘汰在某种程度来讲是进步。
巡查完木匠坊,两人又返回知味观,完成今日的最后一项事情。
由于发展重心从县中心偏移到知味观附近,为了保障怀荒的运作效率,日常办公被放在了知味观内部。
县衙明面上虽然保留下,实际上是半废弃状态。
这也算是周悦竹对杨知月因顾忌朝廷,不愿正式接受怀荒的小小反抗。
正所谓,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此时的知味观已经不在接收任何商务活动,单纯作为办公场所,顺利完成了从“商”
到“士”
的转变。
周悦竹为了保证杨知月对怀荒的控制,坚持让对方代替他处理政务,其中便包括居民纷争。
不接手还不知道,一接手这些“东家占了西家的便宜”
“某家与某家有仇打击报复”
等鸡零狗碎的事情统统找上门。
又送走一对吵吵嚷嚷的死对头,杨知月放下文书,揉了揉太阳穴,“接下来是谁?”
周悦竹翻阅一下,眉头骤然蹙紧,“这群小吏怎么连这种文书也接?”
少见他显露如此明显的不满,杨知月好奇地追问:“谁的文书呀?竟然让我们师爷这般生气,他们也太不懂事了!
快快说出来,本官替你打他们三十大板!”
听到这俏皮话,周悦竹笑了笑,“主公不可如此!”
接着,他才轻描淡写道:“是一位妇人指责妓|女抢了她们的买卖。”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