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itle"
>第651章去飞吧~
王垚去了南面,挂帅南征。
所有人都知道,王垚就是去挂个名头抢功劳的,但是,没人反对。
怎么反对?
还有谁敢拿这灭国的功劳吗?
因为王垚走的不快,前线的战事都缓了下来。
建议来自许贯忠,一张一弛才是王道,前线一直压的那么紧,有些问题倒是不会暴露出来。
好吧。
王烨不是很聪明,王垚也是,那就选择相信聪明人的判断。
战争的第一阶段已经算是结束了,王垚到了前线,也是到处慰问的份。
长江沿线韩世忠领前军吸引南宋主力,并且调动各部队进入战争状态;而西线,则由杜老大领兵东进,一路从蜀中打到江州地带,这就是既定的军事战略,如今基本达成。
从江州再往前一点,就是九江,湖口等战略地。
倒也不是不能再往前打,而是杜老大身后,还有一地鸡毛需要处理,换个说法,兵锋已老。
灭国战争,从来没有简单过。
战略纵深存在的道理就在这里,国土面积足够大,是真的抗造的。
对比一下西夏和大宋就知道,西夏输了一场大的,丢了兴庆府,基本就是亡国的状态,而南宋,丢了汴梁,还有杭州,蜀中也造成了一些麻烦。
说杜老大这边,江州往西,扬子江边上,一溜湖泊山地,基本都是山贼土匪,大军过处,一时威压,自然没问题,大军过了之后,各种小动作就冒出来了。
当然,还有洞庭湖。
洞庭湖钟相、杨幺造反,已经好几年了,根深蒂固。
我们说钟相杨幺,大部分时候是合在一起的,但是一开始造反的,是钟相。
钟相是小商人家庭出身,北宋末年,利用宗教作掩护,自称“天大圣”
,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
我如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数年间走乡串镇,一面为人治病,一面组织农民,渐渐形成以钟相为中心的秘密的互相共济的“社”
。
入社者都能“田蚕兴旺,生理丰富”
。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