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宫门城楼外的广场上,聚集了一群学子书生。
他们身着素衣,神情悲愤,手持鼓槌,为无辜惨死的同伴击鼓鸣冤。
为首的一名书生正是李仇晓,他的双眼透着坚定和愤怒,高举着鼓槌,用力地敲打着面前的大鼓。
每一次击鼓,都仿佛是对不公的控诉,鼓声如雷,响彻整个宫殿。
其他学子们跟随着他的节奏,一同击鼓,他们的表情庄严肃穆,眼神中透露出对正义的坚定渴望。
他们高声呼喊着,声音回荡在宫殿之间:“血债血偿!
严惩凶手!”
在这悲愤的氛围中,有的学子不禁潸然泪下,他们紧咬嘴唇,强忍着内心的悲痛。
而有的则是义愤填膺,额头青筋暴起,手中的鼓槌握得更紧了。
宫门外的侍卫们注视着这一切,他们的表情严肃而冷峻,但心中也为这些学子们的遭遇感到悲哀。
学子们的鼓声和呐喊声,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皇宫的大门,希望能引起皇帝的关注,为他们的同伴讨回公道。
“诸位爱卿难道就没有什么想要说的话吗?”
刘新端坐在大殿之上,他的额头上青筋暴起,眼神中充满了威严和震慑力,很明显已经处于极度愤怒的状态之中!
他的声音冰冷而带着威严,目光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仿佛要穿透他们的内心一般。
“陛下,请息怒啊!
这些书生烧毁书肆,甚至还敢在宫门外聚众闹事,实在是罪大恶极,理应受到严厉惩罚!”
其中一名官员站出来说道,他的语气沉稳有力,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得意洋洋之态。
接着,他挥挥手示意手下的侍卫将一名书生学子模样的男子带上来。
“这就是微臣当天碰巧抓住的纵火贼。”
那名男子被带到殿中央后,立刻跪下来,浑身颤抖不止,脸上满是惊恐和畏惧的神色,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流淌不止:“陛下饶命啊,小民真的不是故意的,请陛下开恩啊!”
然而,那位大臣却丝毫不为所动,他走上前去,狠狠地朝着书生踢了一脚,并大声呵斥道:“给我老老实实交代清楚,否则别怪本官对你不客气!
或许这样陛下还能饶你一条小命!”
“都是……都是小民的那些同伴们害的呀!
他们整天泡在书肆里读书,小民担心他们在科举考试中的才学超过自已,一时冲动之下才会出此下策啊!”
书生一边哭着求饶,一边将责任全部推到了他的同伴身上。
“陛下,您看这些外来的乡野村夫,虽习得了一些文字知识,但不得教化。
有些人为了追逐名利,可以做出焚书害人之事,将陛下的心血毁于一旦。
明明是他们自已为了减少竞争者而互相械斗,还想把脏水泼到我等士族身上!
这样的人即使拥有出众的才华,但他们道德败坏,就如同阴沟里的蛆虫一般不堪入目!
倘若让此类人入朝为官,真难以想象我大汉将会陷入何种境地!
因此,微臣提议废除科举制度,重新启用察举和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员。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