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可能会从这部小说里闻出点“科幻味”
,毕竟看上去是近未来世界。
什么轨道交通地下平台也挺科技的。
然而我没有把本文投到科幻的分类下。
这里就说下缘由。
我不想写一个套进已有科幻体系的作品。
什么量子、相波、投影,写是可以写,例如把“失距”
现象设定成高维投影之类的现象,然后“透镜”
就是高维视角下因为切换投影方法而造成的坐标偏移……但这样的“幻想”
我觉得恰恰与“科学精神”
相悖。
科学精神哪会是想象一个古怪玩意然后硬套进xx理论框架啊。
所以我设定了一个绝对反科学的“失距”
,无法用任何理论来套、无法从中发掘合理性。
这也是我不把这本书算作“科幻”
的原因,我不希望读者对文中的失距现象有任何“科学的幻想”
。
然而即使这样,世界仍然会顽强地向前发展,古怪的东西就尝试理解掌握,实在无法理解就干脆当作黑箱来用,像是建地下大平台搞轨道交通、锁定迷宫探究超能力,什么“透镜”
一边实验一边用起来。
一直以来人类就是这么探索世界的,我想这就是科学精神。
这应该算是这部小说的“科幻内核”
。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