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此物竟能和燧发枪相提并论?”
耿秉文拿起碗中的条状物,仔细看了看,闻了闻,软乎中还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那是自然。”
“咱们要造反,自然得准备万全之策,燧发枪和手榴弹只是武器,但武器终究是死物,需要人驾驭,既然需要人驾驭,就要给人吃饭。”
“自古以来打仗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筹措粮草便是打仗的头等大事,小麦和水稻虽然普及,但终究还得看天吃饭,而且一年两收、产量低下,除去老百姓自己口粮和各种赋税,又还能剩下多少?”
朱业滔滔不绝地说着,耿秉文倒是来了兴趣,一口咬掉了大半,率先吃了起来。
“嘿!
你怎么先吃起来了。”
“味道怎么样。”
朱元璋看到耿秉文动嘴了,不由得说道,一脸关心。
“回禀陛,啊不,老爷,此物软糯香甜,十分可口,比那行军打仗的干粮好吃多了!”
“真的假的,咱也尝尝。”
朱元璋听闻,也拿起一根塞进嘴里。
“不错不错,确实如此,确实如此!”
“业儿啊,此物叫做什么,我大明朝怎么会有这等好东西,咱怎么不知道。”
朱元璋急忙问道,当年他要是知道这东西,也不至于饿得去当和尚,自然也不会成为乞丐。
当然,也不会有如今的大明王朝了。
“爷爷,这叫红薯,是一种粮食,一年可种四次,而且无论是荒山野岭还是肥沃良田都能种植,产量奇高且易于保存。”
“寻常汉子,一天吃个三五个便能生龙活虎,可谓是绝佳的粮草,此前爷爷不是顾虑孙儿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吗,这就是孙儿的答案。”
“好东西啊,好东西。”
朱元璋连连感慨,心里又多了一个想法。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就烂在这深山老林当中。
如今大明朝虽然说是天下太平,但能让老百姓吃的更饱,朱元璋也是乐意的。
“业儿,这东西该如何种植。”
“这个简单,只需要把未熟都红薯放在地里,待生长出半丈藤条后,截取藤条进行插种便可。”
“如今已是秋天,孩儿刚收获完红薯,不然便可让爷爷看一看。”
对于此物,朱业很是得意。
在古代,枪炮黄金都不好使,只有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这要是到了灾年或是乱世,只要朱业振臂一呼,便会有无数人跟随。
“如此如此,那此物果真是能解决大军口粮问题啊…”
朱元璋喃喃说着,转而看向了耿秉文。
而耿秉文已然将自己的三个红薯吃完,还打了个饱嗝。
“少,少爷,如今您是武器粮草俱全,不知道您打算怎么办。”
耿秉文心领神会朱元璋的意思,开始打探朱业进一步的打算。
而朱业也没有什么防备,直接开口说道起来。
“方才我也说了,明年夏天太子标就会死于背痈,太子标一死,朱元璋就如同脱缰野马大开杀戒,到时候就会人心惶惶,咱们家虽然算不上巨富,但还是得避避风头。”
“这万一要是杀到咱们家头上,那我的计划可就功亏一篑了,所以咱们当下的第一任务就是远离应天,当然也要远离北平。”
朱业说的头头是道,而朱元璋却觉得不太对劲…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