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阴县南。
西岳。
华山以山势峻峭而著名,处处皆是千仞绝壁,自古即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其中主峰之一西峰,形貌如一整块千丈巨石,浑然天成,具挺拔巍峨的刚强之势,有「莲花山」的称号。
在西峰的巨大阴影之下,东面山脚的林间,有一座简朴庄严的木房舍,建坪甚是宽广,依着一条清澈小溪而立。
旁边树木拴着几匹马,正在懒洋洋地低头吃草。
自外面看去,环境清幽,似乎是出家修行的宁静道场。
可是在这木舍里,却传出一阵接一阵带有斗争气息的猛烈叫喊。
「着!
」又一声呼喝。
一柄木剑跌落在木板地上。
那原本握剑的高壮青年仰倒,左手捂着被击中的右胸,手指紧紧抓着自己衣服,五官皱成一团,额上满是汗珠,短促快密地用力透着气,显得呼吸困难。
站在他对面的是个中年道人,顶戴混元巾,却没穿着道袍,只是一身短褂,右手的粗糙木剑已垂了下来。
那木剑前尖包裹着软皮革,剑身上都是斑驳的凹痕,看得出是日夕比试中常用之器具。
道人脸容刚毅,肤色黝黑,木无表情地俯视那倒地者。
他摇摇头,略一挥木剑。
两个少年道士马上上前,把那被击倒的青年抬到木舍的一边。
「下一个!
」道人以粗哑的声线叫着。
在木舍大门旁,排着一大堆人。
其中一个也是二十出头的青年,略带怯懦地举起手。
即时有少年道士,把刚才那柄堕地的木剑交到他手上。
这青年还没走到场中,背项的衣衫已经湿了。
这座木房子名曰「见性馆」,乃属华山派所有。
自古武谚有云:「拳出少林,剑归华山。
」
位列当今「九大门派」之一的华山派,自金朝时全真教祖王重阳弟子——广宁子郝大通入山创派之始,即以道门剑术称雄武林,迄今已历三百余年,创编剑法与剑阵绝学共四十八种,跟少林派「七十二技」地位相当,各为佛家与道家武术的代表;直至近百年,武当派大盛,华山派的武名稍被盖过,但仍然不失为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大剑派,有「剑宗」之称号。
正因华山剑派名声甚盛,历来欲投拜山门以至讨教剑法的人太多,华山派遂在三十多年前,在西峰山脚下建了这座「见性馆」,每月初七和廿二两天,开放予任何武人上门试技,及让要拜师的人接受考核,以免打扰华山弟子在山上道观的清修——华山派与从前的武当派一样,练武以外兼修道法,全华山派上下俱为全真道士。
自从开设「见性馆」后,历来能通过此地拜入华山门墙的,每年绝不超过二十人;至于上门讨教,能够破「见性馆」,惊动山上华山派本部「镇岳宫」的人,更是从来一个都没有。
这名负责在「见性馆」与人比试的中年道士名叫陈泰奎,一年前才千辛万苦升为华山派的「道传弟子」,心性还没有定下来,很是好斗,守护「见性馆」门户这个职务,对他来说简直是份优差。
每个月的其他日子,他几乎都在期待这两天的来临。
另有一个身材壮宽、脸容和善的道士,盘膝坐在陈泰奎身后的墙边,双手拢在道衣的宽袖里,半眯着眼,似在入定,又似在微笑。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