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对切口-《四合院之我带着一个侏罗纪》

第383章 对切口(第1页)
🎁美女直播

刘关张三人结拜,讲究的就是兄弟义气,关羽的死,直接导致了后来张飞与刘备的死,在刘备和张飞看来,关羽死了,自己活着的唯一的意义就是二爷报仇,这样的忠义,又有谁能够不敬仰?

后世很多人将结拜当成儿戏,记得一朋友喝酒聊天时说过,上学的时候,在一次生日聚会上与相好的三个人结拜成了异姓兄弟,而后来却互不通讯。

朋友一日想起三人,便联络起来,希望大家聚聚,互相通通气,可是其他三人都各种推迟,表示不会参加,这也让朋友很是烦恼。

今天的兄弟,明日的陌路,这是我们普通人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而早期青洪门兄弟,是绝对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儿的,他们拜的是刘关张,是真正的忠义,但后期也不行了,因为金钱,出卖,背叛什么的也不少,不过在东南亚一带的老青洪门还是遵循着一些老传统的。

第三炷香那就是侠义香了,这炷香的取材来自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

北宋徽宗即位,他顾着自己玩乐,书画诗词上造艺非凡,但国家却治理的一塌糊涂。

就在这时,全国各地好汉一个个的被逼上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聚集了天罡三十六名、地煞七十二名侠义之士。

他们的性格不同,出身不同,有官有贼,有民有农,但是每一个人都有非凡的本领,他们在一起共同起事,团结一致,为的就是干出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推到宋朝,替天行道!

青洪门秉承着反清复明的意志,因此梁山好汉们的侠义是洪门弟兄们值得效仿的!

有一句老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叫做“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

,为何这么说呢,原因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各种阴谋诡计,兵法韬略掺杂在里面,民间有语:“老而不死是为贼”

,何谓“贼”

,“贼”

,奸诈之义。

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所以老不读三国。

原因其二是“老读《三国》泪空垂”

,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当年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所以老不读三国。

原因其三是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徒增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

而“少不读水浒”

呢,这个原因就简单了,《水浒传》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侠义,讲的是兄弟情谊,年轻人年龄小,社会经验短缺,再读了水浒以后,难免被里面的所谓的侠义所影响,其书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发生和创作时代的苦难,带有一定的灰暗色调,少年读了可能会感到前途的渺茫,产生悲观情绪,因而学里面的英雄好汉,形成不良的习性,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所以少不读水浒。

最后一炷香叫做有仁无义香。

隋朝末年,未来的唐朝上柱国,大将军,胡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秦琼秦叔宝,押着13名江洋大盗去潞州交差,没想到路上死了一只,失职的他得不到批票回文,一筹莫展,落魄得只好卖马当锏。

这时遇到好汉单雄心,此人有钱,还仁义,武功了得,在此地江湖中有一号。

秦琼得到单雄信的帮助,很是感激,后来,只要秦琼有难,单雄信都尽力帮助。

后来秦琼发达,在李渊这里做将军,但是单雄信和李渊有仇啊,于是单雄信就在窦建德和王世充这里,从此两人就是敌对了。

后来高祖登基了,窦建德、王世充被灭,单雄信被抓了。

秦琼向秦王李世民求情,希望放了单雄信,但是李世民是什么,他知道单雄信为人,不能放过。

单雄信临邢前,秦琼割下自己的股肉给单雄信下酒,表示朋友的真诚,单雄信死后,秦琼整日以泪洗面,也算是情义一场。

但秦琼做不到的是舍命为友,只能说的有仁无义,洪门讲究的仁义双全,这半把香也是洪门对内部弟兄的告知,有可能是警告弟兄们不能像秦琼一样,亦或是告知兄弟们,在青洪门,最次也要做到半把香吧。

这就是所谓的江湖中“三炷半香”

的由来了,要真论起来,秦琼不算是义气之人,哪怕作者是山东人也不得不承认,但当时的年代,相对于小义来说,为了结束战乱,秦二爷这算是大仁,为了百姓,为了这个国家。

吴老大见王洛大步上前,示意了一下门口茶楼老板,这座茶楼算是他们的聚集地,茶楼老板微微一点头,表示了解。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