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厅中很靠前的位置,应该地位不低,然而看他的表情却像个八、九岁的孩子,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四下张望,就像什么东西都很新鲜没见过一样。
我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冲我咧嘴一笑,那笑容无比天真烂漫。
听张先生介绍,这个和尚法号法澄,是九林禅院主持法源的师弟。
我以前听说过法源有一个师兄叫法海,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师弟法澄。
法海、法源、法澄,清一色都是水字旁,感觉就像三个水货,这个法澄和尚真有意思。
我在心里正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边张先生已经介绍完了,只听老活佛咳嗽了一声:“施主,石小施主……”
老喇嘛见我有点走神,开口招呼我。
从小到大没听过别人叫过我施主,冷不丁一听还真有点不适应,下意识的开口答道:“佛爷,不要叫我施主,我又没施舍过贵寺什么东西,进门的时候连票都没买……”
我没意识到这么说话在当时的场合有挑地沟的嫌疑,因为在场坐着佛道两家人,而我本人严格说起来应该出身于道门。
佛门弟子称道家弟子为施主,确实有点不合适。
我话一出口,就发现左手边的和曦眼神中有了笑意,只是忍住了没有表现出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道者也。
……道门中人,以有余奉天下不足,当然也可以称为施主。
石小真人,你说呢?”
老喇嘛见我说出刚才那番话,面色不变,反而引用了一段《老子》中的文字,来反问我,只是称呼已经变了,不再称我为施主,而是石小真人。
我曾经猜测过很多次活佛见了我会怎么说话,会不会满口佛经让我听不懂,万万没想到他一开口居然说出了道德经中的文字。
这老喇嘛确实不简单,也不像他的徒弟尚云飞那样门户之见那么明显,而且平和的很,一点架子都没有。
在坐的众人听了他这番话,面色立刻平和了不少,和曦真人的眼神也有肃然起敬的意思。
大家都很自觉地没有插话,只有法澄和尚鼓掌笑道:“大师说的好!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道士们供的太上老君,不也说过无为嘛。”
法澄和尚这一笑,听上去天真无邪,但在这种场合有点起哄的意思。
和曦微微咳嗽了一声。
活佛也听见了和曦的咳嗽声,转而说道:“老僧就不多言了,今天找石小真人来,主要是大家都有问题想问你……和曦,还是你问吧。”
那和曦真人向老活佛微一颔首,向我问道:“石野,贫道就开门见山了……你日前在我正一门齐云观撞破墙壁,引发众人之乱,究竟做何解释?”
和曦的话中有责问的意思,但语气并不严厉。
他的样子和他的师弟和尘不同,这个道士长的白白胖胖的,嘴角和眉梢都向上弯,就连不笑的时候那表情也感觉在笑。
因此他虽然是在问我,但是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让人感觉并非是责怪。
我想起了张先生的嘱咐,开口答道:“当天的事情,其实要我一个人也解释不清楚,在场有很多人看见了,道长可以问问他们,今天这里也有见证人……后面这位先辈我在齐云观就见过。”
说着话我回身一指,指向身后不远处坐着的一位虬髯大汉。
这个人的胡子很特别,连鬓落腮很浓密的虬结在一起,我想起来了,那天在齐云观也见过。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