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过道,帮别人捡起掉落的东西。
助人为乐,你念头通达,对方也有感激之念,这当然视作善行。”
“但这可是修行正宗法门,这种善行岂不是太廉价了?”
荀易忍不住问:“难道我天天做这些事情就能得道?”
那么往常他天天干,也没见自己得道啊。
“恶人十年不行一善,善人一日可行数善。
这功法本就是照拂善人,提倡善行的。
不然炎帝时代怎么号称天下大同,路不拾遗呢。”
白福在一大早就化作毛笔跟着荀易,荀易和荀昙的对话听得分明。
“那么,这样就能得到神通?”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这门功德修行道的等级晋升考察两个方面。
一个是善行,一个是善功。
善行指的是你做的事情,不计算功德值,做一件事情记录一个善行。
就算是你救人或者完成一次救世,跟刚刚帮忙接菜篮的善行一样,都算一件事情。
一件善行,功德树长出一片叶子。
按照叶子的数量慢慢壮大。”
哪怕荀易救助黎民于危难之际,如果时间上没有岔开,功德树上也只会有一片叶子。
回忆太上经中描述,荀易道:“十件善行第一重天,五十件善行第二重天,三百件善行第三重天,就算是四重天的郡城隍也只需要一千三百件善行。
这未免太廉价了。”
“所以这门功德修行法是神道最普遍,最大众的功法之一。
而且,公子不要认为善行很容易。
您想想九重天的时候需要多少善行?”
“一亿件。”
“是啊,一亿件善行。
按照一天十件最简单的善行来算,一年才三千多件善行。
一百年才三十多万件,一万年才三千多万件。
这样来算,你还觉得这种行善很容易么?”
短时间内操作很简单,但贵在持久。
连雪姨那种大毅力大智慧之人都在半路放弃,足见这法门后面的艰苦。
“先易后难,为的就是广布传人。
大多数人,只要坚定一下立场就可以完成三重天的修业。
这也是炎帝时代,人人皆有神通的缘由。”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