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叫花想养一只赶山狗,除了能够在小朋友面前神气一番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指望赶山狗能够隔三岔五的从山里弄点肉回来打牙祭。
这年头农村的交通工具基本靠走。
到哪都是靠两条腿,去客公家一趟可不容易,得走将近二十里的路程,简直就是走过了一山又一山,走了一水又一水。
足足得走三四个小时才能够走到。
所以,吃过早饭,一家三口就出发了。
备好的庆生礼物用两个箩筐装着,张有平一担挑着。
不像现在,包个红包就解决问题,心意全用人民币的厚度来表示。
那年头还需要准备很多东西。
刘荞叶心灵手巧,给弟弟做了两双鞋,纳了鞋底,还做了一些米花、团皮之类的喜庆食物。
各种讲究也都一样不差。
每一样准备都需要用心。
看起来,都是不值钱的东西,但是这里面却包融了浓浓真情。
“娘啊。
我走不动了。
能不能背我走啊。”
张叫花走到半路上就开始赖皮了。
“你都上一年级了,还要爹娘背,不怕羞啊?”
刘荞叶怎么不知道自家崽崽的心思?
“娘,你看我都这么小,才这么一点高。
你们走一步,我要走两步,等于我比你们走了两倍的路哩。
当然走不动了。
要不你挑一下担子,让爹背我一段好不好?我只要休息一下,就能够自己走了。”
张叫花说得是头头头是道。
张有平笑道,“婆娘,要不你来挑一下担子,我背崽崽。”
“不行,不能惯坏了他。
走不动以后就不带去走亲戚了。
上一次去赶集,一口气走二十多里,他都不要背。
今天才走了多久?”
刘荞叶很坚定地打消了崽崽的念头。
“爹啊。
娘是不是你给我找的后妈啊?一点也不疼我。”
张叫花假装揉了揉脚,可怜兮兮地说道。
“你不是爹娘亲生的。
你是捡来的。
有一次,我跟你爹赶集的时候,听到路边有小孩子呜哇哇哭的声音,我们走过去一看,哎呀不得了,一个刚满月的婴儿不知道被谁放到岔路口。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