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好文章 要有画面感要会讲故事 文章 的描述之美-《梁衡的21堂作文课》

第8章 好文章 要有画面感要会讲故事 文章 的描述之美(第1页)
🎁美女直播

文章的描述之美,就是要把作者眼前看到的(不是心里想的)各种场景、事件通过文字描写和叙述转换成一种美感,让你如看电影一样,清晰可见,如在眼前。

上一讲谈了文章美的几个层次。

怎么达到这几个层次呢?这一讲就开始讲方法,先讲描述之法。

在描述这个层面,我们又可以把它分为“描”

和“述”

,就是描写和叙述。

文章的描述之美,就是要把作者眼前看到的(不是心里想的)各种场景、事件通过文字描写和叙述转换成一种美感,让你如看电影一样,清晰可见,如在眼前。

描写所针对的主要是外部的客观的画面,特别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山水画面,常写成游记作品。

但是,大自然的中山水并不都是美好的,有名山秀水,也有穷山恶水。

因此,我们要注意,一是怎么发现它,二是怎么表现它。

如何才能发现好山好水呢?还是要观察,要把握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对比。

比如我写过的《江南的春天》《夏感》《秋思》《冬日香山》《草原八月末》等文章,都是在不同季节来把握景色变化的时机,从而捕捉它们的美。

为什么要写《草原八月末》呢?因为八月末正好是夏秋之交,草原在变化的一刹那,有黄又有绿,显得非常干净、丰富、开阔。

发现好山好水后,还要仔细观察,对比这个景和其他景的不同。

我们前面曾讲过写文章最怕重复,既不能和别人重复,也不能和自己重复。

比如我写水,《晋祠》写水,《壶口瀑布》也写水,你细看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我还写过天山天池的水和大海的水,也是很不一样的。

再说美的表现。

你发现一处景,想把它写出来,怎样表现比较好呢?其实,达到描写美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动起来,二是活起来。

说白了就是要学会运用动词和形容词,这里我们还举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段落为例,这里面他写了大约十四种物体,动物、植物、物件,他很会用动词和形容词,把这些静止的东西都写活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砖来有时候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这一段他用了十六个形容词和动词,文章就显得非常活泼。

我们讲完“描”

后,再说说“述”

述就是叙述。

描写有两个重点,一是发现,二是表现。

叙述也有两个重点,一是结构,二是节奏。

结构就是怎么把故事摆好,摆在一个合理的位置。

节奏就是讲故事的进度,让人跟上你的节奏。

总的来讲,作者的笔要能调动读者的感情,他可以去看、去听、去摸、去想,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这样才能产生出美感。

这里要注意三个角度。

第一是读者的角度。

先说你选的事情读者愿意不愿意看,一定要表现有意义的东西,平常那些太琐碎的生活小事,并没有表现的价值。

第二是空间的角度,你要找出一个最主要的情节、最主要的故事、最主要的人物,摆在你叙述中最主要的位置。

比如我们写战争,可以表现很多场面,硝烟、枪炮、坦克等等,但最能打动人心的无疑是流血牺牲。

就像画家画画一样,他必须要分清轮廓、明暗,有纲有目,有枝有叶,最后读者才能明白他要表现什么。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