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f他利用局部时间步长调整、多重网格技术和隐式残差平滑等手段,大幅加快了模拟的收敛速度。
然而,这些技术对初入数值模拟领域的姚美玲来说太过复杂,再加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使得她感到十分棘手。
航空动力学报虽不是国内顶尖期刊,但因其背景深厚——由华夏航空工业集团主办,京城航空航天大学承办,所以得到其编辑的认可,对姚美玲而言意义重大。
她决心不依赖外部帮助,独自验证和完善论文内容。
这一成就不仅为姚美玲带来了信心,也让张东海看到了未来留校深造的希望。
与此同时,论文的另一位作者张东海的导师于非副教授,正准备步入学院院长办公室。
路上遇到了姚美玲,两人见面后,礼貌地握手并自我介绍。
于非在得知姚美玲的困扰后,鼓励她说:“找不到相关文献,并不证明你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反而可能意味着这项研究并不被看好。”
尽管如此,航空动力学报的编辑和审稿人却对姚美玲的研究表现出浓厚兴趣,仅用两个月时间便完成了论文的发表。
“如果你想要申请特别的科研项目,必须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否则,就别在这里浪费我们的时间了。
我建议年轻人们脚踏实地,多看看国际上的前沿方向,而不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无意义的研究。”
姚美玲听了这话后点点头说道:“谢谢您于教授!”
在遇到许宁之前,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天才。然而,近几个月的经历让她开始质疑这一点。
面对许宁在机翼颤振分析项目上的卓越贡献,姚美玲曾感到无比挫败。但她并未放弃,而是决心要独立完成一些有价值的工作,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
当于非推开院长室的门时,他已经沉浸在成为正教授的美好幻想中。映入眼帘的是正在用手帕拭汗的院长,还有旁边坐着的一男一女两位陌生的客人。
院长先向旁边的两人做了介绍,随后转向于非:“他们是国防科工委派来的代表,将协助我审核你的项目申请。”
“我是孙响东。”
“凌雅。”
“于副教授,请先简要介绍一下您申请的项目概况。”
“在之前的一次实验中,我们团队意外发现,在叶片表面开槽能显著改善压气机内部的流动分离现象……”于非简单说道。
听到这话,凌雅和孙响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