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追书帮>其它小说>大清风云21集> 第八章 六下江南处处留情真风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六下江南处处留情真风流 (3 / 10)

么小的年纪,居然有这样的才能,将来一定是状元的料啊!”

男孩一听,喜上眉梢,跪地说道:“谢皇上赐状元之恩。”

乾隆一听,更吃惊,支吾地说:“你……你怎么知道我是皇上?”

男孩回答更聪明了:“天下除了皇上,还有谁敢点状元呢?”

乾隆摇摇头:“罢了,罢了,君无戏言,就赐你为‘童状元’吧!”

我们知道乾隆南巡途中游山玩水,到处题字作诗,这个是事实。但是他还决不至于昏庸到专门为了炫耀自己的才能而南巡。实际上,乾隆是一个非常理智、非常智慧的皇帝,而且也是很有涵养的,对政事也非常用心。

乾隆后期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乾隆这个人昏庸,也不是这个人愚蠢,论起聪明才智,乾隆不比雍正差。只是乾隆在吏治方面的政策跟雍正不太一样,雍正尽力把国家往“法治”路上推,虽然雍正也做了不少违背法治的事,但总体的心愿还是以法治国。乾隆却恰恰相反,在他手中,国家不断往人治方面发展。

乾隆用权术虽然可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但已伏下了吏治隐患。譬如,李侍尧犯了贪污罪,理应处死。乾隆巧妙地把他救了出来,最后李侍尧为国家立了大功,这事既可以说乾隆非常善于用人,但也破坏了律法的权威性,根据蝴蝶效应,法律权威被破坏后,后面必然是吏治腐败。

乾隆实际上是收获了眼前利益,却失去了长远利益。

<h2>同是南巡,康乾有所不同</h2>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开疆拓土的皇帝,历史学家对他评价相当高。康熙的南巡也没有落下话柄,为何同样南巡的乾隆却引来阵阵骂声呢?甚至,到晚年连乾隆自己都意识到错误。

我们来看看这祖孙俩在南巡事情上有何不同。

康熙幼冲即位,国家局势不稳,朝政被权臣把持。年少的他韬光养晦,除掉权臣鳌拜。亲政以后,国内局势变幻莫测,内有三藩,外有台湾的郑氏政权,西北有准噶尔的叛乱势力,东北俄国人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康熙一步步解决了问题,平三藩,收台湾,平定准部叛乱,击退俄国侵略者。成就了千古大帝的名声,康熙虽然丰功伟绩甚多,但始终把治国安民放在首要地位,这便是他南巡的真正原因。

康熙南巡有六个主要的原因。

一是治理黄河。封建统治者历来把黄河的治理当作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提到与吏治同等的地位,这意味着黄河治理不好,可能关系到国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