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后国有一处名为枝折岭的关口,道路难行。
那一带生长着巨大的榉树,据闻是个人迹未踏的秘境,连白天也非常阴暗。
昔日被平清盛逐出都城的中纳言藤原三郎房利在前往尾濑途中,曾在这片榉树林迷了路,进退失据之际,突然出现一个怪异的童子,沿途折断树枝引领一行人上山顶。
此处因此得名“枝折岭”
。
该关口更深之处——
阵雨过后,山岚弥漫的深山小径上,一个头戴竹笠的僧人心无旁骛地疾步而行。
此僧法名圆海。
圆海踏草弹枝,直往前走。
(快,快,得尽快赶路。
然而……)
圆海突然惊骇地停下脚步。
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倾泻而下,一转眼山间河谷已为大水满溢。
原本清澈的小溪,此时已混杂上游泥沙,化为一条浊流。
(这下子哪过得了河。
)
山道险峻。
若要折返,便得在山中过夜。
事到如今已无法掉头,只有渡河一途。
渡过此河,距离寺院的路程便所剩无几,想必不需半日即可抵达。
不走山路,沿国道过关口也需两天,若要迂回绕过关口则得花上四天;反之,取此捷径只消一日便可抵达。
原本圆海计划若能在日落前渡河,应可在深夜到达寺院,为此他一路疾行。
这下他浑身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疲劳。
(真是失策。
)
这趟旅程原本并不赶时间,按理说应选择平顺好走的道路,至少应沿着国道走,否则如今也不至于陷入这令人进退两难的窘境。
这点圆海其实早有心理准备。
今天清晨起天气就有点怪,但他未加理会,仍启程往山中出发。
沿途虽然是崎岖难行的荒野小径,但或许因为从小常走,对圆海来说,这一带仍熟悉得宛如自家庭院。
不料如今深谙路况已无任何帮助,只因他误判了天气。
(那么——现在法子只剩一个。
记得上游应该有一座古旧的独木桥,在黄昏前便可抵达。
取道该处远比折返划算,若能顺利过桥,接下来就不成问题了。
)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