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千古苏轼-《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苏轼》

风流千古苏轼(第1页)
🎁美女直播

苏轼已经在御史台被关押了两个多月了,他入狱前曾和长子苏迈约定,如果案情一切尚好,给自己送饭的时候就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案情严重了,就送鱼。

此前,儿子派仆人送来的都没有鱼,这多少让苏轼有些心安,甚至开始做起了很快平反昭雪的梦。

可是,今天,仆人送来饭菜,苏轼打开食盒的时候,脸色一下变得惨白,手也开始颤抖——

今天送来的饭菜上面,赫然摆着一条熏鱼。

御史台衙门里有一个很大的庭院。

御史台衙门庭院中间有一株很大的树。

御史台衙门庭院的树上,有一个很大的乌鸦窝。

于是,御史台就被人们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四十三岁的苏轼在湖州太守任上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皇家监狱,现在,他已经在这里被关押了两个多月了。

和所有因触龙鳞逆圣听而身陷囹圄的官员一样,他每天都在担心着,也许,不知什么时候一个官员会毫无预兆地出现在牢门,宣布自己被判处死刑的消息。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这段经历将成为整个大宋王朝的耻辱,这个案件会被后人称为“乌台诗案”

,永远载入史册。

蜀州·杭州·密州·湖州

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当苏轼在眉山降生的时候,据说当天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都失去了绿色。

有人说,这是因为初生的苏轼受到造物主得天独厚的宠爱,将天地的精华灵气都赐予了他。

这固然只是一个传说,正如流传在民间的关于苏轼的其他传说一样,老百姓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这位与自己格外亲近的文人的喜爱。

苏轼的父亲苏洵据说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读书,成为大器晚成的一个著名例子。

但是苏洵对儿子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给长子起名为“轼”

,轼是车上供扶手的横木,给次子起名为“辙”

,就是车轮印。

刘备给儿子起名为“封”

“禅”

,寄托了其想成为帝王的野心,苏洵给儿子起名都与车有关,似乎也可以看出一些他对儿子的期望。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苏辙随父出川,赴京赶考,兄弟双双得中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更是赞不绝口,认为取代自己地位的必将是苏轼。

(参看前章《文章太守·词家醉翁》)不久父子三人因苏轼母亲去世而回家奔丧。

三年后,父子三人回到京城,苏轼和苏辙参加了选拔高级人才的“制科”

考试,苏轼列为三等。

这是最优秀的品级,自宋代开国以来,只有苏轼和另一个叫宋育的人得此殊荣。

而苏辙也名列第四等。

宋仁宗十分高兴,对皇后说:“我今天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

一时间,“三苏”

之名震动京师。

苏轼在家守丧期间,北宋王朝的政坛风云突变。

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副宰相,后又升为宰相,主持变法。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