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追书帮>历史军事>扩张之路无弹窗> 第九百五十七章 三国同盟(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五十七章 三国同盟(六) (3 / 5)

1889年的山形县鹤冈市私立忠爱小学,不过考虑到当时日本的经济,所以其中的餐食并不是很丰盛。1940年文部省发出通令,贫困儿童、身体虚弱的儿童成为供餐对象。其后由于战局恶化和学童疏散等,学校的供餐停了下来。

二战结束后,国民的生活仍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儿童在学习态度方面明显欠缺耐久力,记忆力衰退,判断能力下降,学习能力仅仅停滞在汉字的听写程度上。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日本政府颁布了新的政策。

原来的历史上。在1947年,确切的说是1946年的12月,也就是日本战败后没多久。日本文部、厚生,农林次官发出‘关于普及与奖励实施学校供餐’的通令。随后在1947年1月。开始面向全国都市儿童约300万人的学校供餐。1950年,首次实施完全供应,1952年4月。以全国所有小学为对象实施完全供餐。1954年,学校供餐法颁布。1957年,农林省调整国产牛奶的需求,牛奶列入供餐政策开始实行。

战后日本的新食品中不少是因学校供餐导入的。为此,据说通心粉被称作‘有孔乌冬面’,奶酪出现在餐谱中时。曾被说成‘学校让我们吃肥皂了’。

还有,餐谱中菜的命名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有很多菜品单凭名称很难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菜。例如,咖喱杂烩海鲜浓汤、炸手指、鲸轮、琥珀炸鲸、极光女神、脆炸大豆、酷农煮、蒲叶包菜、马弗拉等。人们总觉得学校供餐中这样的不知所云的名称泛滥,甚至文部省学校供餐课提到了这样的说明:‘风雅的名称是必要的,但是也需要看到名字就知道其内容的菜单。’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战败的关系,经济困难,所以虽然推行了完全供餐。但是供餐的经费却无从解决,所以很多地方都是一周只供餐几天。比如说日本京都地区的一所小学就是每周只供餐四天,其中三天主食为面包,还有一天则是提供副食。

另外还有就是牛奶的问题。后世日本人的身高之所以能够得到增高,牛奶在其中提供的帮助自然是毋庸置疑。不过合理的膳食也很重要,毕竟光喝牛奶的话,可没有办法让人长个子。

至于中国方面,则因为有科威特的油田支持,所以能够每周五天全部提供供餐——————自然,目前还仅仅只是有午餐而已。

而且也有较大的区别对待,毕竟一些城市的学校到还没问题,可如果是些偏远地区的话。甚至就连校舍也不是很好。更别提什么食堂了。何况城市里的学校因为交通方面,所以在提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