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梗整活的意味会更多一点,但至少情感上是友善的。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优点。
在一个形象开始被树立起来后,即便它在初始阶段没那么立体,但却能成为今后的某些伏笔。
当然了。
此时的徐云并不了解网上的这些言论。
眼下的他和周绍平在顺利推进一段时间后,终于遇到了今天面临过的最大挑战。
众所周知。
微粒物理跟经典力学相比,有一个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微粒物理把力学量进行了算符化,把力学量视为算符。
因此在计算出拉氏密度后。
徐云他们必须要把正则动量密度和场量分别进行算符化,接着才能进行下一步。
“.”
书桌上。
看着面前的算纸,周绍平沉默片刻,对徐云道:
“小徐,你有什么想法吗?”
徐云用笔在纸上飞快的写了半行公式,笔尖一顿,回头沿着公式腰部划了根线,同时摇了摇头:
“.暂时没有,您呢?”
周绍平同样摇了摇头。
徐云见状,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两眼周绍平。
发现这位知名院士此时的表情很严肃,不像是刻意装出来的。
其实吧。
到了现在这地步,周绍平也没必要在给徐云刻意创造机会了,类似的事儿一次就够。
接着他又看了看大卫·格罗斯以及波利亚科夫,他们两组的笔尖倒是没停下来。
徐云在他们的稿纸上见到了几个复数C字符,也就是说这两位大佬团队的切入点是有限角度的矢量转动模型。
见此情形。
徐云的眼中闪过了一丝迟疑。
在之前的计算过程中,他其实也考虑过这个方向。
毕竟从难度上来说,有限角度的矢量转动要比设计出绕y轴旋转算符的矩阵元容易一些。
但是
不知为何,徐云总感觉这个方向似乎有些说不上来的问题。
加之此时他的身上还有狄利克雷的思维卡附身,视野开阔度不说比肩高斯小麦吧,至少要比大卫·格罗斯他们更高一些:
大卫·格罗斯和波利亚科夫在现世物理学排名大概在5-8之间,属于诺奖之上的存在,但在整个物理学史中就不算特别靠前了。
如果他们在去世前没有太耀眼的突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