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但也无力继续北伐。
第三次,诸葛亮大胜,但张飞的儿子张苞病死,诸葛亮口吐鲜血,染病不起,无奈只能撤兵。
看到这儿时,他们都以为诸葛亮将要病死了,然而,诸葛亮养好病后,又两次兵出祁山,两次都是大胜,然而,两次都无功而返。
第一次,因为刘禅听信谗言,以为诸葛亮要拥兵自重。
第二次,则因为李严运粮不力,骗诸葛亮东吴来犯,诸葛亮急急撤兵,第五次北伐失败。
而此时,诸葛亮已经垂垂老矣。
因为内安黎民,外交东吴,北伐中原,致使身体过度劳累,原本挺拔的身体,则逐渐佝偻,明亮的双眼,则逐渐变得浑浊。
经过前几次的北伐的连战连败,面对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司马懿不敢应战,紧守不出。
诸葛亮深夜举着火烛,在营帐中思索计谋。
听见送饭的小兵的哭声,诸葛亮回头问他。
“你这是何事啊?”
“丞相,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再这样不吃不喝,三军将士可如何是好。”
那小兵看着诸葛亮,哭着说道。
诸葛亮出了营帐,站在克复中原的大旗之下,仰望烟雾笼罩的天空。
“先帝,嗣君,臣六出祁山,寸功未立,先帝庙内,嗣君殿上,都在候臣北伐佳音,亮肩上,还担任着陛下托孤的重任。”
“二将军,三将军,望二位将军冥冥之中,暗助亮一臂之力,力克司马懿,进军中原,早成大业,也好告慰将军在天之灵!”
说着,诸葛亮泪流了满面。
一路看过来的读者们,看到这一幕,眼中泪光闪烁。
如果说,关羽完美演绎了何为义,那么,诸葛亮则是完美演绎了何为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莫过于此。
“我想起了帝君……”
“帝君虽说并非是臣子,但他的确为了璃月子民,付出了太多太多了。”
“诸葛亮继承了先帝遗志,而帝君身上,则承载了璃月港数千年的先祖遗志,那些随着帝君战死沙场的人的遗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帝君又何尝不是呢……”
“帝君既已魂归高天,我等应该肩负起帝君遗志强,建设好璃月港。”
想起了帝君,一时间,众人悲戚异常,眼中满是思念。
缅怀帝君。
终于,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