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了十四年建那个。
”道奇说道。
他们乘坐着租来的马车,驶往蜡像馆。
“你知道,这座城市是靠着淘金热发展起来的。
这里要不是离苏特金矿很近,还是个毫不起眼的小镇子,哪像能成为现在这样的州首府。
”
“蜡像馆成立多久了?”
“理查德·特纳在伦敦参观过杜莎夫人蜡像馆后,1857年开了这家。
他料想淘金热过后,大批人口将涌入萨克拉门托,会愿意到这儿看看的,他猜对了。
蜡像馆立刻就火了——特别是根据法国大革命布置的断头台场景,成为主展区。
那些场景如此逼真,以至于开业早期甚至有鬼怪作祟的传言。
老特纳死后,他的继承人打算把这地方关了,但我买了下来。
”
从外面看,特纳蜡像展览馆装饰过于花哨,招牌和灯混杂在一起,但本跟着道奇一进大门,整个地方立时透出一种静止的压迫感。
灯光昏暗,隐约照着几十座姿态各异的蜡像。
“这边走。
”西摩·道奇领着本走上一条狭窄的过道,经过一片州历史展区。
他们走过道奇之前提到过的断头台场景,一个人等待处决,还有一些站在旁边——都穿着华丽却有些褪色的法国贵族服装。
“看起来好像活的一样。
”本评价道。
“据特纳说,有些服装就是当年死者穿过的。
但这才是我要雇你做的。
”
他们经过断头台,来到展览馆的后部。
一大张幕布从天花板上垂下,把最新展品挡在了公众视线外。
道奇掀起了幕布一角,本弯身从下面钻了过去。
“这里,让我把灯打开。
”他说。
明亮的灯光突然照亮了六座西部打扮的人像,有几个拔出了枪。
他们如此逼真,本几乎也要伸手掏枪,却才想起他把枪带放在鞍囊里,进门时搁下了。
“太令人印象深刻了,”他坦言道,“他们看起来几乎像是活的。
”
“这是怀特·厄普和道格·豪乐迪在O.K.科拉尔[31]。
这个是在道奇城的巴特·马斯特尔森[32]。
罗伊·比恩法官在得克萨斯,”他戏剧性地停顿了一下,“而这儿,就是比利小子和帕特·伽瑞特。
”
本屏住呼吸,面对着这个栩栩如生,重新被塑造出来的男人,即便在他死后,本也还替他遭了报应。
事实上,他长得和比利一点儿都不像,只是他们出生相近,年纪相仿。
即便如此,比利·邦尼出生在纽约,和本·斯诺相隔整个大洲。
他是个小个子青年,还不到五英尺七英寸高,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和浅棕色的头发。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