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徐福徘徊海岛时节,确实有些上好日月。
受惠于众女,得益于钗裙,成事全在女流。
就此应了一句俗语:咱自己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故依靠群众之原理,两千年前已确存无疑。
徐福考察野桑,料理蚕宝,改良土壤,苦研园艺,扩大耕作,一时岛上景象大变,颇似桑蚕之盛地,而非渔业之乐土。
男女老少,女子居多,跟随徐福,乐此不疲。
岛上人民自古男子少而女流众,今日更是浓妆艳抹,笑语连连。
辛苦劳动,必有犒赏;闲暇易得,欢乐难求。
咱徐福于大月亮天点起篝火,舞之蹈之,与民同乐!
该场景少不得美酒佳酿,三杯下肚即胡言乱语,手足无措,界限不清,好在岛民宽大为怀,未予深究。
个别人投怀送抱,先人难拒,明晨醒来,自责甚重。
故从长计议,还需携来家小。
所谓家小,无非卞姜。
咱先人徐福择吉日良辰,派船谴只,接来家眷,从此同居茅寮。
一时间满岛争睹卞姜芳容,街坊邻里议论纷纷,都说夫人难配先生,而且相差万里;惟有海上归来之壮士大肆赞美,谓卞姜乃天仙下凡,愧愧然不敢多观。
他们夜不能寐,起坐饮酒,携酒奔寮,言说海上奇闻怪见。
徐福爱听风浪故事,海市幻影,大鱼消息,每每放言直至天明。
卞姜则夫唱妇随,煮酒备茶,稍稍憔悴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岛上三月,春阳灿烂,人心不古,浪漫异常。
与此同时桑事大进,丝绸绚丽,只待五月,裁衣上身。
从此岛上色彩斑斓,风和日暖,长袖吹拂,飘飘若仙,气死宫嫱佳丽。
究历史之因由,该岛实为徐福植桑基地无疑。
如今岛上遍地野槐,桑枝少见,有人故质疑再三。
其实呆头不必呆脑,大可活络无妨,试想徐福率船队出逃之时,正是秦兵咬牙切齿之日,所有关乎先人旧址,在在必毁。
想必是张牙舞爪,狼吞虎咽,恨不得一举掘尽岛上桑枝而后快。
由此推论,如今哪还有桑林茂密之情景也哉?
吾曾私下三勘该岛,届时携内人同往。
内人非同一般,每每有惊人语,谓之:何必苦寻大海渺处之仙岛也?此岛即有一比!
人居此岛,衣食无忧,男子犹有艳福!
内人腿长目美,浓发滚滚,日常过往皆为高阶名流,乃见过大世面之人,其感叹必定非同凡响。
但愿今日之桑岛,管理者博古通今,以史为鉴,保护环境,不污不染,再上层楼!
在下每言及此,总难掩拳拳之心,即建议该地能否不远千里前去徐村,延揽人才,以继先人之伟业,再展故地之华裳?在此斗胆献言,不胜唏嘘,咄!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